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高血压对狼疮肾炎预后的影响

也可能造成或加重肾脏的损害。为了探讨高血压对狼疮肾炎发展恶化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下列的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本院住院病人,自1982年1月至1998年12月,随访712例,所有病人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4],此外要求:①存在肾炎的表现,蛋白尿>0.5 g/d或镜下血尿(>3/HP),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5];②发生肾炎时,年龄>15岁;因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同于成人,因而儿童患者被排除在外。终末期肾病(ESRD)诊断标准为:血清Ccr(肌酐清除率)<10 ml/min,或需要透析维持治疗。符合上述条件并获得随访观察资料的533例患者被用于本研究中。
1.2 方法:所有临床资料来自于病历记录,包括发生肾炎时患者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SES)、初诊为SLE的时间、发生肾炎的时间及起病初常规尿检查的情况等。患者的医疗保障被用来评价其SES的高低水准,具有社会医疗保障或来自于城市及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的患者被认为是具有较高的SES,而无社会医疗保障或来自于乡村及较差经济条件的患者被认为是具有较低的SES。是否合并高血压及其严重程度以诊断为LN且未接受抗高血压治疗时的血压为依据进行分类。
  同时收集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的因素,如应用的药物及肾脏的病理资料。主要药物有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等),大量的皮质激素治疗是强的松60 mg/d(或相当量)至少4周。肾活检标本按照WHO标准进行分类。由于种种原因在本研究中只有部分病人有肾活检的资料,为评估各临床因素包括肾组织类型对ESRD发展的影响,根据临床特点将肾脏病理类型分为两类即“良好”和“不良”。如果有肾组织病理检查且为弥漫性增生性肾炎(GN),肾病理指数为“不良”,而病理结果为系膜性肾炎、局灶性肾炎或膜性肾病,那么肾病理指数为“良好”;对于未进行活检,病人随后发生ESRD,那么肾病理指数为“不良”,那些在随访期间内尚未发展为ESRD的患者,肾病理指数为“良好”。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Fisher′s Exac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各临床因素的作用,应用寿命表法分析发展到ESRD的时间。为便于统计分析,连续变量如年龄、血压被转化为确定的变量。年龄被分为年轻组(17~26岁)、中年组(27~51岁)、老年组(52~69岁)。舒张期血压(DBp被分为正常<90 mm Hg、轻度升高90~104 mm Hg或中重度升高>105 mm Hg。为全面地比较患者年龄、性别,SES、血压对ESRD进展的影响,估计这些临床变量在发展到ESRD的孤立效果,调整混淆因素的作用,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以上统计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在本研究中狼疮肾炎(LN)533例患者中,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29±12)岁。男性54例占10.1%,女性479占89.9%。按社会经济状况的高低被分为两组,即高社会经济状况和低社会经济状况组(分别为44.1%,55.9%)。在发生LN时,伴有高血压123例占23.1%,31例患者有重度高血压(DBp>105 mm Hg)占5.8%。517例(97%)患者接受了大量的皮质激素治疗,319例(61%)患者加用了免疫抑制剂治疗。18%的患者因最初单独出现蛋白尿而被诊断为肾炎,80%的患者表现为尿沉渣异常,伴或不伴蛋白尿。63例(11.8%)患者进行了肾活检。肾组织类型的分布为弥漫性增生性肾炎28例占44.0%,系膜性肾炎14例占22.2%,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7例占1.1%、膜性肾炎6例占9.5%和硬化性肾小球3例4.8%。这可能反映出接受了肾活检患者其肾组织类型的构成比,而非这些疾病病理类型的流行病学特征。按照我们的分配方法,有153例患者肾病理指数为“不良”,而有380例患者肾病理指数为“良好”。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应用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预测妊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子宫胎盘病理
    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氯沙坦 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患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非洛地平缓释片合并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高血压病最佳治疗 HOT 的研究及其启示
    培哚普利比硝苯地平能更有效降低高血压
    甘草甜素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
    微创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2例报道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