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肺类癌所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 附一例报道 |
|
毒性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通过增加ADH的分泌,及促进ADH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引起SIADH〔6-8〕。肿瘤也是较常见的导致SIADH的原因之一。有许多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证明肿瘤是高ADH血症的来源〔6,9,10〕,还有一部分SIADH的患者其周围血ADH水平并不高,有作者测得部分此类患者血中的心房利钠肽水平较高〔11〕,是由于心房利钠肽的作用还是SIADH的第二种类型渗透重建型,即刺激ADH分泌的血渗阈值下降,目前机理还不详。导致SIADH的肿瘤是各种各样的〔2,12,13〕,有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乳腺癌〔14〕,前列腺癌,还有妇科肿瘤如卵巢癌〔15〕。其中燕麦细胞癌是引起SIADH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合并SIADH的发病率达40%~50%〔16-18〕。据统计〔13〕15%的小细胞肺癌合并SIADH,0.7%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SIADH。国内近十五年报道与肺部疾患有关的SIADH患者共52例。其中15例(29%)为肺癌,有病理结果的均为燕麦细胞癌。36例(69%)为肺炎导致的SIADH,1例(2%)由肺结核引起。我院曾诊断的10例SIADH患者中: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20%),肺炎3例(30%),结核性胸膜炎1例(10%),垂体瘤术后及糖尿病各1例(10%),未找到原因的特发性SIADH 2例(20%)。国内报道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国外,可能与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有关。而类癌导致的SIADH更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到此类病例。本院收治一例支气管肺非典型类癌导致SIADH的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男,28岁,已婚,病案号C617524。因恶心、呕吐、精神障碍3个月,于1998年8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月余出现乏力,纳差。3月余前纳差加重,进食后恶心,伴喷射性呕吐。并出现神志不清,外院腰穿示颅压轻度升高但脑CT正常。当地按“脑炎”使用激素治疗1月。第3日症状好转,食欲恢复。停激素第2日出现恶心、呕吐、狂躁、胡言乱语、间断意识不清等症状。查血钠:133mmol/L,给予静脉补钠,冬眠灵镇静,症状好转。停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及被害妄想、幻听、幻视,查血钠进一步降至110mmol/L,当地诊为“精神分裂症”,给予补钠并使用多虑平及冬眠灵镇静治疗,症状消失,期间血钠仅维持在128~130mmol/L。入院前半月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7℃,咳嗽,白粘痰。查WBC 13.0×109/L,使用青霉素治疗8天后热退。但血钠仍低达106mmol/L。每次有精神症状发作时,患者的前胸和颈部出现红色斑片,不高出皮面,并随症状的缓解而消退。体重下降4kg。既往史:2岁时曾患“急性肾炎”。入院查体:T 36.3℃ HR 84次/分, BP 136/80mmHg(1mmHg=0.133kPa), R 24次/分。神差、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但问答基本切题,定向力及计算力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皮肤潮湿,无脱水征,未见皮肤粘膜色素沉着。颈软、脑膜刺激症(-),胸廓对称,双下肺散在湿音。心脏及腹部查体阴性。双下肢无浮肿。查电解质水平:钠112mmol/L,钾4.5mmol/L,WBC 12.2×109/L,N 79.6%。血皮质醇17μg/L(正常值50~250μg/L),血ACTH 26.6ng/L(正常值<46ng/L),疑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症”,于感染应激的状态下产生危象,因而血钠水平明显下降并出现相应的精神症状,开始使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100mg/d静滴,头孢噻肟钠抗感染治疗,并使用1.6%盐水补钠治疗。低钠血症纠正后,食纳、精神均有所好转。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自主性甲状腺结节显像诊断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调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