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 |
|
PAP在血栓性疾病的研究〔3〕,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深静脉血栓和脑血栓急性期等〔4〕。Takahashi等〔5〕研究了一组糖尿病患者(3例1型,15例2型),结果示其血浆TAT、PAP均明显升高,与本研究观察一致。据认为糖尿病TAT的形成由蛋白S〔6〕和非酶糖化抗凝血酶Ⅲ(ATⅢ)〔7〕调节。与PAP同时升高似乎与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减弱相矛盾,但以往对于纤溶活性的检测方法只能显示血浆残留纤溶活性〔5〕,而PAP血浆水平反映了机体纤溶酶的实际产生量,间接提示凝血酶的产生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伴发微血管病变(DMI)的血浆TAT及PAP明显升高,在三组病例中最高,与国外报道〔8〕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合并肾脏病变(DN)的凝血,纤溶变化相类似。笔者认为,糖尿病患者通过受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清除局部病理产物的堆积,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产生TAT、PAP可能为机体抗损伤的标记;抑或高血糖使凝血蛋白和纤溶蛋白糖基化,而使生理过程中产生的TAT、PAP不能及时被清除,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过高一般均可得到控制,而并发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前者的可能性更大。本研究观察到NMD组血浆TAT、PAP也有明显改变,提示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存在。 本文中空腹血糖和胆固醇与TAT、PAP无相关性,而与Lp(a)、HbA1c和TG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有报道Lp(a)与动脉粥样硬化(As)、血栓形成有关,可能是Lp(a)与纤溶酶具有同源性,竞争纤维蛋白原,使纤溶活性减弱〔9〕。HbA1c为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长期指标,在糖尿病患者,不仅血红蛋白会发生糖基化,其它如白蛋白、晶体蛋白、凝血,纤溶蛋白均会发生糖基化〔6〕,检测多个蛋白的糖化可能意义更大。本病脂类代谢往往以TG改变为明显,本研究示TG与TAT有明显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以阐明。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第一作者现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 Hekman CM, Lookutoff DL. Fibrinolytic pathways and the endothelium. Semin Thromb Haemost, 1987,3:514-519. 2 魏影非,林果为.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5,16:493_494.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自主神经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中的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转化生长因子 1对牛血管内皮细胞 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