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T离散度的方法学及其正常参考值研究 |
|
nd 50mm*s-1 ECGs errors of QTd was 7ms. (2)The QTd、QTcd、QRSd of these healthy adults were 45±13 (20-70),49±14 (25-75), 29±11 (10-65)ms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re are good correlations and reproducibility of QTd in different paper speeds, repea-ting measurements by same or different observers, and the different ways in measurement. 【Key words】 QT dispersion electrocardiography reference values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QT间期(QT)的差值[1]。近年研究表明,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由于该方法无创伤、简单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目前QTd的正常参考值尚未见大样本研究报道,尤其是方法学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通过504例健康成人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研究,探讨QTd的正常参考值及不同心电图记录纸速、不同测量方法、不同时间重复测量对QTd可重复性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504例健康成人,年龄18~60岁,职业不限,受检前1个月内未服用影响心脏的药物。 二、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 受检者安静状态10分钟后平卧位,由专人按常规位置贴放一次性电极片,专人操作多导电生理仪(Hellige Madis 2000型24导)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纸速分别为25、50mm/s,尽量调节滤波,保证记录图形清晰、基线平稳无干扰。 三、测量方法 1.T波终点确定:以TP为等电位线,T波终点为T波下降支与等电位线的交点或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若遇U波,则以T波与U波之间的最低点为T波终点;如T波低平,难以确定终点则放弃测量该导联,但至少10个以上导联可测量的心电图方可进入统计分析。 2.不同测量方法可重复性探讨:从504例随机抽取60例进行以下分析:(1)手工分规测量:分别在25、50mm/s纸速心电图上测量QTd、校正QT离散度(QTcd)、RR间期,并比较其相关性和测量误差。(2)电脑半自动测量:用扫描仪将所有50mm/s纸速心电图输入计算机,鼠标标定QT起点和终点,重复测量QT间期并计算QTd,与手工分规测量结果比较。(3)重复测量:相隔≥1月后由同一和不同测量者在50mm/s纸速心电图上重复测量QTd、QTcd、RR,并与第一次测量结果比较。 3.正常参考值探讨:对所有受检者的50mm/s纸速心电图均进行手工分规测量,以求QTd及其相关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测量指标为:QT间期、QTc间期(Bazett公式:QTc等于QT*RR-1/2)、QRS间期、QTp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顶点的时程)、OQT间期(Onset of QRS time,即QRS起始时间,测量以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最早QRS波起始点为O点,其余各导联QRS波起点与O点的间期为OQT),以上各指标的离散度,即最大值减最小值,分别用QTd、QTcd、QTpd、OQTd表示。 四、统计学处理 正常参考值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可重复性用平均误差表示,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不同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计算机半自动测量的QT、QTcd分别为360ms、48ms,与手工分规测量的结果(362ms、45m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大于0.05。 2.不同时间与不同纸速测量QTd,QTcd、RR的均值及相互之间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的结果:由附表可以看出,除不同纸速对QTcd有明显影响外(P<0.05),其余指标均不受测量时间和心电图走纸速度的影响。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胺碘酮 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倾斜试验加硝酸异山梨醇酯舌下含化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