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研究 |
|
derly group. The cutpoint of calcification score for prediciting significant stenosis for 40-49, 50-59 and 60-69 years age group in present study were 1,25 and 5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lectron beam CT calcification score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predic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Key words】 coronary disease calcinosi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已为病理学家所证实,因此,检出冠状动脉钙化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利用电子束CT(EB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研究,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的关系,讨论各年龄组冠状动脉钙化定量预测冠心病的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与钙化间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及范围与冠状动脉狭窄关系。
资料与方法
1.病人来源:自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所有经EBCT检查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18例,其中男性176例,女性42例,年龄自27~74岁,平均54±7岁。其中46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来院行瓣膜置换术,其余患者皆为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 2.EBCT检查: 图像采集均用Imatron C-150型EBCT机及标准的操作程序进行检查,扫描方式为单层扫描模式。扫描自气管分叉下方2 cm始,根据心脏大小,共扫20~30层,层厚为3 mm,包括冠状动脉全程。扫描时间为100毫秒。扫描采用心电门控触发期。 3.EBCT图像处理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计算: 钙化灶定义为CT峰值≥130 HU,面积≥1 mm2的病灶。钙化积分由CT峰值评分与钙化面积之乘积得出。 CT峰值评分标准如下: 1=130~199 HU;2=200~299 HU;3=300~399 HU;4≥400 HU。操作者逐层圈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病灶,由计算机自动得出钙化面积。各支钙化灶积分之和得出该支血管的钙化积分,诸支血管钙化积分之和则为该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总积分。 我们将冠状动脉分成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4个部分来分析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对角支的病变归入前降支,钝缘支的病变归入回旋支,锐缘支的病变则归入右冠脉。 4.冠状动脉造影: 以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直径缩小≥50%者定为冠心病,并据狭窄与否及狭窄程度将冠状动脉病变分成 0%~49%,50%~74%,75%~100%三组,分别分析冠状动脉狭窄与钙化间的关系。冠状动脉造影片均经至少两位有经验医生阅片,阅片前均不知 EBCT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与 EBCT检查时间间隔均小于2个月。 5.统计学分析: 按照标准统计学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处理,分别计算各组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由systat统计学软件及Microsoft Exel统计学软件对各组结果进行处理,对各组定量积分均数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218例中,有冠状动脉狭窄者共142例,占65%;EBCT显示有冠状动脉钙化者135例,占62%。全组冠状动脉钙化82%、75%及79%。 2.冠状动脉钙化与狭窄的关系:总的来说142例冠心病患者总积分为229±363,而76例非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总分为42±1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如将冠心病组再分为狭窄在50%~74%之间及75%~100%两组,则二者的冠状动脉钙化总积分分别为99±217及257±382,差异有显著性(P<0.005),示它的积分与狭窄程度有关。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电子束CT测定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下一个医学论文: 25例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