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汉坦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初步研究 |
|
陈龙邦 王彦宏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病程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免疫调节功能异常[1~4]。为了进一步探讨汉坦病毒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失衡的机制,我们进行了从HFRS患者外周血建立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初步工作。
材料和方法
一、病毒抗原 以汉坦病毒L99株感染Vero E6细胞,待感染细胞免疫荧光达“++++”时冻融,收集培养上清,经56℃30分钟灭活。正常Vero E6细胞培养上清同法处理作为对照。 二、淋巴细胞 选择5例不同病期(发热期1例、少尿期1例、多尿期2例、恢复期1例)的HFRS住院患者,无菌采静脉抗凝血,常规分离淋巴细胞。 三、实验方法 (一) 抗原增殖试验 将自HFRS患者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用RPMI-1640培养液(含15%灭活人AB血清)调整为1×106/ml,加于96孔培养板,每孔0.2ml,并加入不同浓度的汉坦病毒抗原,37℃、5% CO2下培养6天。培养结束前12小时,每孔加入3H-TdR 1 μCi。收集细胞测3H-TdR掺入量,按下式计算刺激指数(SI): SI=抗原刺激细胞3H-TdR掺入cpm值/对照抗原细胞3H-TdR掺入cpm值。 (二) PBM的活化与T细胞克隆 从1例对L99株抗原增殖反应阳性的HFRS患者(多尿期)采血50ml,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用含10%灭活人AB血清和终浓度1∶30的L99株抗原的RPMI-1640调至2×106/ml,加入96孔圆底板(每孔0.2ml),37℃、5% CO2条件下培养7天。在第7天时,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母细胞,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每孔种入1个细胞/0.2ml,培养液含终浓度1∶30 L99株抗原及重组人IL-2(Gibco产品)200IU/ml经105及3000 rad照射的自身PBM,置37℃、5% CO2下培养,每3天补充L99株抗原及IL-2,至14日可见克隆生长,再过7天后,将有克隆生长的培养孔细胞转移至48孔培养板,加入饲养细胞、抗原及IL-2进行扩展。 (三) 汉坦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筛选 克隆细胞以1×104/孔,加入2×105经射线照射的自身PBM、1∶30的L99株抗原或破伤风毒素(T.T,Gibco产品)20μg/ml,37℃、5%CO2下培养3天,培养结束前8小时,每孔加入1 μCi3H-TdR,收集细胞测cpm值,计算SI。 (四) T克隆株表面标志的鉴定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1]。
结 果
一、HFRS患者PBM对汉坦病毒抗原的增殖反应 我们测定了5例HFRS患者外周血PBM对汉坦病毒L99株抗原的增殖反应,结果见表1。可见SI与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无明显关系。
表1 HFRS患者PBM对汉坦病 毒抗原的增殖反应
例号 病期 抗-HFRS-IgG滴度 SI 例1 多尿期 1∶2048 9.9 例2 发热期 1∶80 2.1 例3 少尿期 1∶1024 1.8 例4 多尿期 1∶5120 2.6 例5 恢复期 1∶5120 3.1
选择SI较高的例1 PBM进行活化与克隆,其淋巴细胞SI从活化前的9.9增加到26.8,CD4/CD8比值从0.8增至1.2。 二、T克隆株对多种抗原的反应 从近400孔稀释孔中得到24株T细胞克隆,其中4株以汉坦病毒抗原特异的方式增殖,见表2。 三、T克隆细胞株的表型 4株汉坦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细胞表面标志为CD3+、CD4-、CD8+。 表2 T克隆细胞株对多种抗原的增殖反应(cpm,±s)
克隆煮 L99株抗原 Vero E6对照 T.T 1640对照 B2 3334±109 88±10 145±22 102±27 F6 4341±216 161±28 213±16 254±66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应用煮沸法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栓塞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