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与致密性髂骨炎的鉴别 |
|
ropean Spondyloarthropathy Study Group,ESSG)标准〔3〕。即,炎症性脊柱痛或滑膜炎(不对称性或下肢为主)+以下七项之一以上者:交替性臀部痛;骶髂关节炎;附着点病;阳性家族史;银屑病;炎症性肠病;出现关节炎前1个月内发生过急性尿道炎或子宫颈炎或急性腹泻者。
2 结果 6例中男、女各半。年龄17~41岁,平均27.3岁。病程1~13年,平均5.8年。其中男性3例,年龄17~29岁,平均22岁;病程1~13年,平均6.7年。女性3例中1例已婚产,2例未婚;年龄20~41岁,平均32.7岁;病程1~10年,平均4年。 发病形式:以膝关节伴其他外周关节为首发症状者4例(男、女各半),另一男一女以腰骶不适为首发症状。来诊时均有腰骶及外周关节症状。6例均有夜间痛,5例晨僵1小时至全日。体检所见:骶髂关节检查阳性体征(如“4”字试验、骨盆挤压试验及骶髂关节压痛等)5例,其中伴足跟肿、压痛,髋关节活动痛、压痛各1例,双膝关节肿胀1例。另1例无腰、骶体征,仅表现左膝、右腕肿胀和压痛。 实验室检查:3例(2女1男)HLA-B27检查阳性,另3例未作该检查。5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3例血清蛋白电泳丙球高于21%;1例IgA 7.4 g/L,仅1例化验无异常,但HLA-B27(+)。 病人对NSAIDs反应,均能有效缓解症状。 放射学检查情况:所有病人骨盆平片均报告OCI,其中1例未除外伴有“骨岛”。 骶髂关节CT检查原报告,4例为双侧髂骨硬化,其中1例双侧髂骨致密硬化呈三角形(外院片,窗位/窗宽70/450),1例伴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另双骶髂关节未发现异常1例,Ⅱ级骶髂关节炎1例。 X线平片复读结果:2例双侧髂骨显示硬化,4例单侧髂骨硬化(3例左侧、1例右侧)。2例骶髂关节骶、髂骨面均显示模糊,1例可见软骨下骨板侵蚀、中断。骶髂关节间隙正常4例,狭窄1例,宽窄不均1例。2例可诊断骶髂关节炎Ⅲ级,余4例,不能肯定骶髂关节炎与否。 CT片复读结果:6例均显示髂骨面硬化,但6例中5例硬化的宽度均远小于X线平片所见,其中1例外院CT(窗位/窗宽70/450)显示双侧髂骨三角形致密硬化者,在本院复查(窗位/窗宽为550/1 500)则显示双骶髂关节面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宽窄不均,双髂骨侧则呈三角形毛玻璃样改变。3例骶骨面也表现硬化。骶髂关节边缘模糊4例,脱钙表现3例,软骨下骨板囊性变1例,明显侵蚀3例,轻度侵蚀3例,3例可见骨皮质中断。关节间隙狭窄2例,宽窄不均1例,另3例属正常范围。诊断:骶髂关节炎Ⅲ级3例,Ⅱ级3例。6例均符合ESSG制定的SPA分类标准。
3 讨论 本组6例骨盆X线平片报告OCI病人,均具临床症状,CT检查显示Ⅱ级以上骶髂关节炎,符合ESSG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诊断标准;按修改的纽约标准〔4〕,也可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 OCI在国内外临床医学著作不作为一种疾病论述,在风湿病学专著中也很少提及,偶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或骶髂关节炎的鉴别诊断而已。国外放射学专著将其作为骶髂关节的“正常变异”〔5〕。曾有人认为本病是女性AS的特殊类型。但其HLA-B27频率与普通人群相近〔2〕,故这种观点不受支持。因为其产生可能有异常压力作为诱因,但病理检查仅为受累部位骨组织数量增多,使骨质更加致密而已。且骶髂关节间隙正常,无骶髂关节炎存在。其进程为自限性,故虽发生于青年经产妇,但至绝经期后,几乎见不到这种X线变化。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清肌钙蛋白与结缔组织疾病损伤心脏的相关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在大鼠关节滑膜细胞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