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无菌性骨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
|
疗是无菌性骨坏死的肯定危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1,2〕。有人认为,SLE病人发生无菌性骨坏死还与血管炎、雷诺氏现象、抗磷脂抗体(ACL)等相关〔1,3,4〕。本文分析北京协和医院SLE并发无菌性骨坏死病人,以了解AV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取材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并发无菌性骨坏死的SLE病例29例。SLE的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诊断标准(简称ARA)〔5〕;无菌性骨坏死的诊断依据SLE病人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X线检查显示股骨头硬化或囊性变或股骨头轮廓改变作出;血管炎的诊断依据SLE病人出现溃疡、坏疽,触痛性手指结节,甲周梗塞,裂片状出血作出。 同时随机抽样40例SLE和20例DM/PM的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符合下述条件:①SLE和DM/PM的诊断符合美国ARA标准;②诊断后在本院免疫科门诊随诊至少2年,且排除了无菌性骨坏死;③糖皮质激素用量清楚。 1.2 方法:糖皮质激素用量分别按治疗1个月、3个月、4~6个月、7~12个月、12~24个月五个阶段分别统计,同时分析性别、年龄、贫血、肾脏受累、高血压、血管炎、雷诺现象、柯兴征、ACL阳性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否对无菌性骨坏死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并发AVN的29例SLE病人,性3例,女性26例,诊断SLE时的平均年龄为(25.9±7.3)(15~47)岁,从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到发生AVN的平均时间为(24.3±15.7)(7~64)个月,其中1年内发生的8例,1~2年内发生的11例,2~3年内发生的6例,3年以后发生的共4例。29例病人发生AVN的部位均在股骨头,18例病人为双侧股骨头坏死。所有病人均在出现髋部疼痛时摄X线平片而诊断的,按Flcat和Arlet分级法24例病人属Ⅱ期,5例病人属Ⅲ期。6例病人坐轮椅,23例病人活动时疼痛,下蹲困难。 2.2 激素用量:并发AVN的29例SLE病人出现AVN时的强的松总剂量为(11 365±9 910)mg(5 500mg~36 670 mg),平均日剂量(24.1±8.2)mg(3.7 mg~45.6 mg),无菌性骨坏死诊断时的强的松平均日剂量为(12.5±8.7)mg(0~40mg),其中16例≤10 mg/d。双侧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的激素用量与单侧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2.3 并发AVN的SLE组糖皮质激素用量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AVN组的糖皮质激素平均起始量,在治疗1、3、4~6、7~12个月的平均用量较SLE对照组大(P<0.05~0.01),而13~24个月的激素用量无差异;与DM/PM组比较,各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用量均无差异(见表1)。并发ANV的SLE组有4例行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而SLE对照组有7例行冲击治疗,两组之间无差异。并发AVN的SLE组中有15例(50%)强的松最大日剂量≥60 mg,而无AVN的SLE组中有10例(25%),明显低于AVN组(P<0.05)。
表1 SLE并发AVN的激素用量与对照组的比较(±s) mg/d
激素用量 SLE+AVN组 SLE对照组 PM/DM组 n 强的松 n 强的松 n 强的松 始用量/日 29 54.0±13.9 40 48.3±8.92) 20 53.4±8.5 最初1个月 29 51.4±11.5 40 43.8±8.22) 20 52.1±4.3 1个月~3个月 29 45.8±10.6 40 39.5±11.81) 20 47.5±14.1 4个月~6个月 29 29.0±12.4 40 23.0±8.32) 20 28.6±6.9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类风湿关节炎抑郁情况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清肌钙蛋白与结缔组织疾病损伤心脏的相关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