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间血压和左室肥厚关系的研究 |
|
余振球 栾姝蓉 王荣贵 刘跃 陈启明 张金荣
研究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阐明夜间血压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提出高血压诊断、治疗的新思路。 1.对象与方法:未治疗的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EH组)208例(其中男113例,年龄49.7±11.2岁),血压正常者(N组)111例(其中男61例,年龄49.0±13.5岁)。动态血压测量(采用美国Spacelabs 90202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从上午8~9时开始连续测量24小时,白昼(6Am~10Pm)每20分钟、夜间(10 Pm~6 Am)每30分钟自动充气测压一次。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 g/m2)。 2.结果:(1)EH组LVMI、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SBP)与平均舒张压(DBP)及SBP、DBP负荷明显高于N组(P<0.001);(2)EH组LVMI与各项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呈正相关(r=0.139~0.371,P<0.05~0.001),而夜间相关系数(r=0.268~0.371)比白天大(r=0.139~0.267),提示LVH与夜间血压水平关系更密切;(3)EH组LVMI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r=-0.260/-0.252,P<0.001),而EH组与N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24小时平均血压乘以夜间血压下降率所得积与LVMI呈负相关(r=-0.220/-0.244,P≤0.001);用24h平均血压除以夜间血压下降率所得商与LVMI呈正相关(r=0.162/0.171,P<0.05);用夜间血压下降率除以24h平均血压所得商与LVMI呈负相关(r=-0.140/0.251,P<0.05~0.001)。说明夜间血压下降率与平均血压共同影响LVMI;(4)N组LVMI与动态血压各项参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平均血压呈显著正相关。本文结果表明,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与LVMI的相关性比白昼更密切,提示夜间血压越高,高血压并发症越重。目前公认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与LVMI呈显著负相关,而血压正常者无这种相关性。作者认为,在24小时平均血压一定时,夜间血压下降率增大者,必然出现白昼平均血压高、而夜间平均血压低;反之,夜间血压下降率越低,夜间平均血压就越高。因此,夜间血压下降率的高低实际是反映了夜间平均血压的高低。夜间血压高者体内可能存在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建议对高血压病患者进一步分为夜间血压正常型与夜间血压升高型,对夜间高血压患者选用长效降压药物治疗更合适。
上一个医学论文: QT离散度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非诺贝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糖代谢影响的临床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