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V1 与FEV1 FVC作为COPD气流阻塞判定指标的比较研究 |
|
炎2例;重叠综合征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3例;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7例。诊断符合各自标准。 1.1.3 正常对照组 34例,男16例,女18例,均为我院健康工作人员,无吸烟史,6周内无呼吸道感染史。 1.2 肺功能测定 用6200 Autobox型体积描计仪(美国森迪公司制造),由专人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检测内容有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1.3 肺功能表示 VC、FVC、FEV1、RV、DLco以实测值/预计值的比值(%)表示。RV/TLC、FEV1/FVC为实测值。 1.4 统计处理 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卡方检验。
2 结果
2.1各组肺功能测定结果(见表1)表1所见,除FEV1/FVC限制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外,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组与限制组与正常组比较RV/TLC明显升高,其余各项均显著降低。 2.2 慢支组FEV1%与FEV1/FVC相关分析 FEV1%与FEV1/FVC呈高度正向直线相关,P<0.01。以FEV1%<80%,FEV1/FVC<75%作为判断气流阻塞的标准,一致性百分率为81.01%(128/158),敏感率分别为83.54%(132/158)与89.87%(142/158),P>0.05,漏诊率分别为8.86%(14/158)与2.53%(4/158),P近似0.05。
表1 各组肺功能测定结果(x±s)
组别 例数 VC% FEV1% FEV1/FVC RV/TLC DLco% COPD组 ?158 73.22±20.313、5 53.96±21.853、4 63.24±11.453 59.28±12.033、6 75.08±25.482、6 限制组 34 63.78±10.942 62.58±10.653 82.26±10.89 45.46±11.673 44.29±18.443 正常组 34 103.67±16.736 99.26±14.076 98.35±6.25 28.33±?7.776 97.85±16.516
注:与正常相比1)P<0.05,2)P<0.01,3)P<0.01;与限制组相比4)P<0.05,5)P<0.01,6)P<0.01 2.3 FEV1%与FEV1/FVC判定气流阻塞的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FEV1与FEV1/FVC判定气流阻塞的结果比较
例数 以FEV1<80%
判定为气流阻塞 以FEV1/FVC<75% 判定为气流阻塞 P值 例数 % 例数 % 慢支组 158 132 83.541 132 83.541、2 >0.05 限制组 34 30 88.24 6 17.65 <0.01 正常组 34 1 2.94 3 8.82 >0.05
注:1)与正常组相比P<0.01 2)与限制组相比P<0.01 表2结果所示,若仅以FEV1%判断,慢支组与限制组百分率无显著差异,而以FEV1/FVC判断,慢支组与限制组则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FEV1/FVC能区别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而FEV1%则不能将二者区别开。同时可以看出,慢支组FEV1%与FEV1/FVC判定结果一致,而限制组仅有少数FEV1/FVC减低。 2.4 以FEV1%分级不同程度COPD的FEV1/FVC比较(见表3) 结果表明,Ⅰ、Ⅱ、Ⅲ级各项肺功能指标逐级下降。与FEV1%相比,FEV1/FVC各级之间的差距小。正常组及Ⅰ级FEV1/FVC略低,而Ⅱ、Ⅲ级FEV1/FVC测值高。
3 讨论
COPD多以FEV1%与FEV1/FVC作为判定指标,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COPD的诊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双套管保护性毛刷与下呼吸道细菌检测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造影和99mTc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