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摄影在支气管哮喘检查中的应用 |
|
道直径之比(T/D)及管壁面积与气道面积之比的百分率(WA%)无明显差别,但均比轻度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明显增高,且轻度哮喘患者的T/D和WA%也比正常对照增高,说明即使是轻度的哮喘患者也存在气道重塑的表现。大气道(气道直径>2mm)和小气道(气道直径≤2mm)均存在相同的改变。以上结果再一次表明气道炎症可导致支气管管壁的增厚和气道重塑。 HRCT扫描也用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和扫描技术的不同,以至于哮喘患者通过HRCT扫描显示出的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各研究报道均有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HRCT扫描能明显诊断哮喘患者的支气管扩张。HR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诊断的特异性>90%,敏感性>95%。但是通过CT明确的支气管扩张不一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Paganin等[9]的研究表明20%~80%哮喘病人存在圆柱样扩张,达60%哮喘病人的支气管呈弯曲样扩张,且与哮喘的严重度和病因有关。严重的非过敏性哮喘比严重的过敏性哮喘患者,或各种病因所致的轻度哮喘患者均存在更多的支气管扩张。柱状支气管扩张在各种重度哮喘患者中发生较多。另一方面,弯曲样和囊状支气管扩张发生较少,且仅存在于最严重的哮喘患者中,虽然在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中无特征性的CT改变以将其鉴别,但柱状支气管扩张较多存在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中。同时他们发现哮喘患者的肺周存在支气管壁的增厚,这种影像学的改变不仅反映了支气管的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的增厚,而且反映了支气管周围的纤维化。Grenier等[6]在50例哮喘患者中发现有25.8%的病人存在支气管扩张,且与哮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这与其它的研究报道有所不同。但是在感染越严重的患者中,其感染的肺叶越多。
4 肺气肿
早在1952年Royle就发现在严重的哮喘患者中存在肺气肿的表现[10]。近来的研究表明HRCT扫描是诊断肺气肿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比肺功能检查更为敏感。通过HRCT扫描,Paganin等[5]发现有18%不吸烟的哮喘患者存在肺气肿样的影像学改变,而且在治疗后,上述肺气肿样的影像学改变无变化。他们推测肺气肿的存在不是由于肺实质破坏引起,而是与疤痕性肺气肿和气道重塑有关。而在另一次大规模样本调查中却发现,有39.3%的哮喘患者存在肺气肿样的影像学改变,这种改变与哮喘的严重度存在密切相关[9]。也有研究表明19%的哮喘患者存在肺气肿样的影像学改变,且与FEV1肺功能及功能性残余容积有关[11]。最近Biernacki等[12]的研究表明,一些稳定的哮喘患者,尤其是那些存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的哮喘患者,其肺的密度明显降低,且与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和肺气肿病史及功能性改变的患者相似,提示这些慢性哮喘患者存在肺气肿的影像学改变。但是哮喘患者中存在的肺气肿样的影像学改变,受慢性过度充气等的影响,有时难以将过度充气(气体潴留)和肺气肿鉴别。为了明确气流受限的改善(能够降低过度充气)是否能改变CT的肺密度。他们测定了5名稳定期哮喘患者在用雾化吸入β2激动剂前后其肺的密度,发现尽管PEFR明显改善,但CT显示的肺密度没有变化。为了验证哮喘患者中低的肺密度是由于慢性过度充气引起这一假设,他们对5名哮喘患者分别测定加重期末和临床稳定6周后的肺密度,发现尽管FEV1改善,且肺密度仍无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利用CT扫描在一部分不吸烟的哮喘患者中,发现有肺气肿样的影像学改变。肺气肿不是由于肺泡的破坏,而是由于支气管周围广泛的纤维化或是由于扩张的支气管腺的破裂。因此,与疤痕性肺气肿有关。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需要在哮喘患者中对CT扫描的结果与病理变化的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肺气肿的程度。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双套管保护性毛刷与下呼吸道细菌检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