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病误诊1例分析 |
|
陈建 李桂莲 田清平
患者女性,59岁,汉族,工人。因发热伴皮肤黄染20天,于1996年7月2日经急诊入院。患者20天前出现高热,体温39~40℃,伴畏寒、寒战及腹胀、恶心、呕吐。并逐渐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咳嗽、咳白痰,明显乏力。在我院急诊室静滴红霉素2g/d,10天后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体检:体温39℃,脉搏102/min,呼吸32/min,血压17.96/9.98kPa,急性病容,表情淡漠,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双肺可闻多量湿口 罗音,以右下肺明显,肝肋下2cm,脾肋下1cm。实验室检查:Hb 90g/L,WBC 5\^7×109/L;分叶0.62,杆状0.11,单核0.02,淋巴0.25;血小板135×109/L。ESR:38mm/h。军团菌抗体:Lp9 1∶320阳性,3周后复查Lp1~14(-)。血培养(-)。痰培养:表皮葡萄球菌。痰找结核菌(-)。X线胸片提示:右肺中下野大片密度增高影,密度较均匀,边界模糊,左肺散在小片状影。患者入院后先后经红霉素、泰利必妥等抗感染治疗,病情无好转,胸片提示右肺阴影扩大。患者于7月24日出现神志不清,颈强直,尿失禁。脑脊液检查:潘迪试验阳性,糖1~5管阳性;细胞总数0.307×109/L,白细胞0.291×109/L:单核细胞0.67,多核细胞0.33;糖2.53mmol/L,氯化物107.2mmol/L;结核菌素试验(+),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右下支气管粘膜及粘膜下肺组织,病理证实为肺内干酪性结核。经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抗结核治疗,以及每周2次鞘内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后,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好转,胸片示右肺阴影明显缩小。 讨论:本例为老年患者,诉有寒战、高热、黄疸和消化系统症状,在X线胸片上有多发浸润阴影,曾诊为细菌性肺炎。鉴于炎症病变多发,遍及双肺,兼有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军团菌抗体阳性,故初步诊断为军团菌肺炎,经过红霉素及其它抗炎药物治疗10日,病情未见好转,且肺内病变有所增大,且军团菌抗体复查(-),军团菌肺炎诊断不能解释,当时曾怀疑有无霉菌感染及败血症,均未得到证实。为明确病因,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材并在脑脊液中发现结核菌。最后确诊为: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收效显著。 本例为不典型结核病患者。高热寒战罕见于肺结核,偶见于干酪性肺炎。临床上似急性细菌性肺炎,其发病初有多日全身或呼吸系统症状,且有日渐加重趋势,这种情况均不见于本例。粟粒性肺结核起病急,可有高热、寒战,但本例肺内改变不符合血行播散肺结核。一般浸润性肺结核,即使范围较广,大都以低热为常有症状,罕有寒战。在X线胸片上,肺结核的典型改变大都局限于单侧或双侧上部肺野,病变形态多样:渗出、增殖、结节状、片状或块状分布,有时还可同时夹杂有陈旧病灶或空洞形成。本例病变位于中下肺野,密度均匀,更似肺炎改变,而此征象较少见于肺结核。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黄疸等也罕见于结核病[1]。 不典型肺结核,特别是发生于肺下野者,仅在肺结核病例中占1%~7%[2],比较多见于老人、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服用皮质醇激素或患有糖尿病者。支气管内膜结核通过肺内播散,可形成下野结核。本例患者59岁,并患有支气管内膜结核,可能是肺下野结核之原因。不典型结核,临床上可以并无全身或局部症状,也可有高热、寒战,痰结核菌可以找不到,甚至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病变可呈块状浸润,密度均匀而质深,肝脾肿大,恶心,腹胀,这些可能为血行播散性结核之表现,这些不典型表现是导致本例误诊的原因。 内科临床接触肺结核的机会较少,偶可见到者多是不典型的肺结核病人。据彭东晖等报告,1987年全年内科门诊4 461 217人次,确诊肺结核者746例,占同期内科门诊病人总数的4.6‰[3]。姜秀芳等报告,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间,协和医院71例资料完整的新发现的肺结核病人,曾延误诊断者共16例,占22%[4]。在内科,肺结核误诊率高,其原因有二:一方面,近年来,由于老龄患者增多,药物滥用等原因,不典型结核病较以往多见;另一方面,内科医师,特别是综合医院里的内科医师,对结核病警惕性不高,诊断经验不足,临床思维局限,对常见而多发的结核病,往往熟视无睹。从结核病流行病调查结果看,肺结核病人,大部分(约88%)因症就诊,其中98%是由各级综合医院医疗机构所发现。事实上,有症状肺结核病人总是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如果延误诊断,未能及时采取合理治疗,不但推迟治愈,还可促使细菌扩散。因此,我们要加强有关结核病的诊治与管理的基本知识的传授。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低血糖昏迷伴偏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4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上气道阻塞30例误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