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左肺发育不全误诊30年1例 |
|
李培新 李会英
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咳喘30年,加重伴发热2天于1998年9月24日入我院。30年前因反复咳喘、气短、胸闷首诊于某医院,X线胸透:左侧气胸、肺结核,当时诊断为“结核性气胸”,予以抗痨治疗3年,多次X线胸透复查,气胸无变化。此后,一般情况尚可,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咳喘症状时轻时重,加重与受凉、劳累诱因有关,间断服药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120/min,呼吸23/min,血压22/11kPa。气促,口唇不发绀,平卧位,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气管右偏,胸廓不对称,左侧稍内陷,左侧肋间隙轻度狭窄。左肺叩诊呈鼓音,左上肺呼吸音消失,左下肺呼吸音明显减低,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心率120/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X线胸片:左侧肺80%无肺纹理,仅见肺底部肺纹理呈聚集现象,气管、纵隔、心脏向右侧移位,印象:左侧陈旧性气胸。因胸片诊断与临床症状不符,即行CT胸部平扫。CT报告:骨性胸廓不对称,右侧稍塌陷,左肺中、上野及下野大部分肺野透视无肺组织分布,下叶少许肺纹理分布稀疏且边缘欠清晰。右肺纹理增多、增重、紊乱,边缘模糊,右肺门区可见片状高密度影,结构欠清楚,心影、气管及纵隔向右侧移位,右肺动脉干增粗,左肺动脉干细,气管分叉夹角变小。诊断:先天性左肺缺如,右肺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入院诊断:先天性左肺发育不全、右肺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后经某军医大学附院会诊予以确诊。经抗感染、支持及对症治疗18天,症状好转出院。随访10个月,患者除轻度咳喘外,余无不适。 讨论[1~3]:先天性肺发育不全为不明原因引起的胚胎期肺发育障碍。按肺胚芽发育障碍出现的迟早可分为3型:①肺缺如,多为单侧肺或一个肺叶,也可双侧肺,无支气管、肺实质和血管。②肺发育不全,只残留盲端支气管而无肺实质和血管。③肺发育不良,肺的形态变化不大,但气道、血管和肺泡的大小与数量均减少,常累及全肺,伴同侧肺动脉畸形和异常肺静脉引流,并可合并其它的先天性畸形。本例30年前首诊即被误诊为气胸,后仍多次被多家医院误诊为陈旧性气胸。其原因:①肺发育障碍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不一,不易诊断。②此病少见,临床上常忽视了支气管畸形等少见疾病。③本病一般气管、纵隔移位偏向患侧,但本例病人却偏向健侧,这也是造成X线及临床长期误诊的因素之一。④X线诊断水平有待提高。肺发育不全和肺不张的X线表现大致相似,常需仔细鉴别。而气胸的X线特征与其有所区别,尤其临床表现、病史等明显不支持气胸诊断时,应想到少见病之可能。⑤临床医师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及他人诊断,临床症状与其不符时,应开拓思路,全面分析。 本病可根据支气管镜、支气管碘油造影、肺血管造影、CT等检查予以诊断,其预后取决于肺部畸形情况及伴随的其它先天性异常的类型。合并感染时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手术切除。本例气管、纵隔偏向健侧,笔者查阅资料,未见报道,CT显示右肺门片状高密度影,是否由于粘连或其它原因所致气管偏向健侧,由于患者拒绝进一步检查,未能查清病因。此患者能存活至70岁,亦实属罕见。本例值得继续追踪观察。
作者单位:李培新(铁道部宝桥医院宝鸡市,721006) 李会英(铁道部宝桥医院宝鸡市,721006)
参考文献
1,张经建,潘伯荣,安素梅,等主编.中国临床误诊误治文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96 3,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第一册*胸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节氧鼻导管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低血糖昏迷伴偏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4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