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慢性肝炎临床分型的探讨

邵凤珍 袁桂玉 黄美玲 赵桂鸣 朱理珉

  目前随着对慢性肝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使慢性肝炎的分类从仅强调组织学特征转变为将组织学、临床和血清学相结合来提供诊断分类标准。我们就血清HBeAg、HBV DNA持续阳性、血清肝功能指标、胶原指标等与病理改变的关系进行研究,拟制定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型标准。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995~1996年我院住院经肝穿活本证实并临床资料完整的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40例,女6例,年龄15~59岁,平均39岁。
  二、方法
  (一) 一般资料 记录有无输血史、家族史、接触史、饮酒史及病史等。
  (二) 临床症状 根据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全身不适等的程度分为5类:无、轻、中、重、严重,相应分为0、1、2、3、4分[1]。
  (三) 实验室检测 丙氨酸转氨酶(ALT)用酶速率法;胆红素(Bil)用重氮法;白蛋白用终点法;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氨基肽(PⅢP)均用放免法做定量检测;Ⅳ型胶原、板层素(LN)、透明质酸(HA)、HBsAg、HBeAg、抗-HBc-IgM等均用ELISA法做定量分析;HBV 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做定性检测均按等级评分法(0~4分)。见表1。

表1 临床及血清学指标评分标准(分)


项目 0 1 2 3 4
症状 无症状 轻度 中等 重度 严重
ALT(U/L) <30 30~100 100~400 400~1 000 >1 000
Bil(μmol/L) <17 17~85 85~170 170~250 >250
白蛋白(g/ml) >4 4~3.5 3.5~3 3~2.5 <2.5
Ⅰ型胶原(u) 0.168~0.29 0.291~0.400 0.410~0.500 0.510~0.600 >0.600
PⅢP(u) 0.300~0.800 0.810~1.300 1.310~1.800 1.810~2.300 >2.300
Ⅳ型胶原(ng/ml) <120 121~150 151~300 301~450 >450
LN(μg/l) <180 181~200 201~300 301~400 >400
HA(ng/ml) <121.58 121.58~140.00 141.00~160.00 161.00~180.00 >18 000
HBsAg(P/N) <2.1 2.1~5.0 5.1~10.0 10.1~30 >30
HBeAg(P/N) <2.1 2.1~5.0 5.1~10.0 10.1~30 >30
HBV DNA - + + + +

注:HBV DNA定性检测以“-”为0分,“+”为2分评定

  (四) 影像学 彩色多普勒B超观察门静脉血流速及门脉宽度,脾脏大小,上消化道造影观察食道静脉曲张程度。
  (五) 病理 进行光镜组织学检测HE染色,特殊染色,胶原染色及免疫组化核心抗原(HBcAg),结果均按等级评分法(0~4分),并进行电镜观察。
  三、统计学方法
  按统一标准填写,记录有关资料,对上述单因素(30项临床及试验室指标)用Systat 50计算机软件输入奔腾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意义的15项(临床、血清学11项及病理4项)。以病理指标为因变量,血清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确定临床分型标准因素。见表2。

表2 部分因变量与自变量相关分析结果(n=46)


方   程 复相关系数R F值 P值
病理HBcAg=7.118-2.123(HBsAg)+1.47(HBcAg)-2.88(DNA) 0.6 7.885 <0.01
病理HBcAg=0.899+2.424(家族史) 0.308 4.616 <0.05
血清Ⅳ型胶原=84.064+26.55(病理纤维化程度s) 0.314 4.828 <0.05
血清Ⅰ型胶原=89.035+31.05(病理Ⅰ型胶原) 0.3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病毒性肝炎病家防病状况与家庭二代发病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妊娠中晚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妇女胎
    肾移植供者肝炎等病毒和螺旋体的调查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胃苏冲剂加味治疗慢性肠炎20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