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目测法评价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 |
|
graphy coronary disease
临床上常通过观察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推断有无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冠脉)疾病。然而,超声目测法评价室壁运动的准确性尚未得到很好的证实。我们最近用左室造影术作对照,在114例胸痛患者中评价了超声目测法检出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114例因胸痛而入院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男82例,女32例,平均年龄64±11岁(36~85岁)。其中38例有心肌梗塞的病史或心电图证据。有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已剔除。 2. 仪器和方法:HP 77030A Sonos 1000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2.5MHz。冠脉造影前1小时内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和分析由1名不知道患者临床资料的医师进行。受检者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在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和短轴观、心尖四腔观和两腔观中,目测评价左室壁收缩运动。采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16节段划分法,室壁运动分为正常、减低、消失和反常四级[1, 2]。运动异常局限于下壁时采用相对严格的评价标准,要求异常累及至少两个节段,或除基底部外,还累及其他节段[2]。为了与左室造影术结果相比较,将16节段归纳成前壁(包括室间隔、侧壁和心尖)及下壁(包括后壁)两个区域[1, 2]。每个区域中,只要有一个节段异常,即认为该区域运动异常;若同一区域中几个节段的异常程度不同,取其中最高者作为该区域的运动异常程度。 进行冠脉造影的医师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但不知道造影术前的超声检查结果。至少1支冠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50%时认为显著冠脉疾病。冠脉造影后立即作左室造影,通过目测分析右前斜位图像评估左室室壁运动:左室壁分为前壁和下壁两个区域,运动状态分为正常、减低、消失和反常四级[3, 4]。 3. 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按标准方法计算。评价超声与造影法分级室壁运动的相关程度时(运动正常、减低、消失和反常分别计为1、2、3和4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
结果
1. 分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心病组97例,男71例,女26例,平均年龄64±11岁;其中1支病变31例,2支病变33例,3支病变33例。对照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1±11岁;其中冠脉正常10例,1支或多支冠脉轻微病变(狭窄<50%)者7例。两组间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体表面积、左室肌重量指数和性别构成比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2. 左室造影室壁运动情况:冠心病组97例中,造影术检出室壁运动异常者42例。其中前壁运动异常20例次(1、2、3支病变患者分别有3例, 10例和7例),下壁运动异常30例次(1, 2, 3支病变患者分别有6例, 16例和8例)。对照组17例中,造影术检出室壁运动异常者3例,其中前壁和下壁运动异常各2例次。 3. 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情况:冠心病组97例中,超声检出室壁运动异常者33例。其中前壁运动异常19例次(1, 2, 3支病变患者分别有4例, 9例和6例),下壁运动异常21例次(1, 2, 3支病变患者分别有5例, 11例和5例)。对照组17例中,超声检出室壁运动异常者2例,其中前壁和下壁运动异常各1例。 4. 超声心动图评价室壁运动的准确性:以造影结果为参照,超声检出左室前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为77%(17/22例),特异性97%(89/92例),准确性93%(106/114例)。检出下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为50%(16/32例),特异性93%(76/82例),准确性81%(92/114例)。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及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胰岛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标记的临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