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道内球囊导管置入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5例 |
|
王首红 陈正贤 高兴林
我院成功应用国际上最新的气道内双腔球囊导管置入术治疗5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5例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详见表1)入院时呈明显失血状态,均经由内科药物治疗1周以上,疗效不明显。
表1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5例临床资料
序号 性别 年龄 (岁) 诊断 咯血量 (mL,d) Hb (g/L) BP (kPa) HR (/min) 纤支镜检查 出血部位 放置球囊 部位 球囊内注入 液体量(mL) 影像学 检查 拔管时间 (d) 1 女 65 右上肺陈旧肺 结核后支扩 200,10 76 14/9 105 右上叶后段 (RB2a) 右上叶后段 (RB2a) 1.5 右上肺陈旧性 结核右上叶后 段支扩 2 2 男 70 右上肺结 核后支扩 600,4 76 18/8 106 右上叶尖段 右上叶后段 右上叶尖段 右上叶后段 1.5 1.2 右上叶结核 后段支扩 4 3 男 45 左上肺尖后段 结核后支扩 200,15 86 18/10 103 左上叶后段 左上叶后段 1.5 左上肺尖 后段支扩 4 4 女 87 右中叶支扩 1000,1 86 15/8 110 右中叶 右中叶开口 2.5 右中叶支气管扩张 3 5 男 77 左上肺支扩 300,10 67 15/10 110 左上叶前段 左上叶前段 1.5 左上肺前段支扩 4
材料和器械:新型气道内双腔球囊导管(德国Ruesch公司,型号Bronchus blocker 1 700)是专门为纤支镜的使用而设计的,其阀门系统可与导管分离。导管全长170cm,直径2mm,其末端包绕乳胶球囊(直径最大可膨胀至21mm)。阀门系统有两个开口,一是带阀门的通向球囊的开口,最多可注入3mL生理盐水以膨胀球囊;一是导管开口,没有阀门,可注入药物和清洗积血。放置球囊所用器械为Olympus 1T30型纤维支气管镜,其工作通道直径为2.8mm。 术前准备:(1)患者术前准备:予可待因止咳,必要时予以安定镇静,以保证术程顺利进行。用2%利多卡因10~20mL作咽喉部充分局麻20min。用麻黄碱滴鼻。(2)球囊导管的准备:检查球囊导管外观,先打开阀门,注入生理盐水3mL后关闭阀门,观察球囊膨胀情况,检查球囊是否破裂,若正常则打开阀门,抽出全部生理盐水使球囊回缩并紧贴导管,整条球囊导管涂上利多卡因凝胶,并拆除球囊导管阀门系统以备用。 球囊导管放置方法:本方法与Freitag方法[1]相比有所简化。局麻下进行。经鼻插入纤支镜,循气道内血迹仔细检查找出出血部位;确定出血部位后,将预先涂抹了利多卡因胶浆的预先拆除阀门系统的球囊导管通过纤支镜工作通道准确送至出血部位,缓缓退出纤支镜,装上阀门系统,再次经口插入纤支镜达出血部位,确认球囊位置后,注入生理盐水使球囊膨胀至出血停止,记录生理盐水的用量。以2%利多卡因3mL冲洗该部位,再次证实无出血后退出纤支镜。导管在鼻孔外有明显的长度标志,于鼻翼处用丁型胶布固定导管。全过程仅需5~10min。术后1h开始通过鼻侧导管开口抽吸所压迫管腔的积血和分泌物,如仍有新鲜血吸出,则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注入凝血酶200单位。再每2~4h重复上述操作1次,直至无血性分泌物抽出。每6~8h放空球囊液体15~30min,防止局部粘膜坏死。注意注药前必须明确球囊未破裂并且处于膨胀状态(方法:打开鼻侧球囊阀门开口抽吸,如果抽出液体量与所记录液体量一致表明球囊无破裂,再注回同样液体量并关闭阀门,球囊即处于膨胀状态),先缓慢注入少量利多卡因后再缓缓注药,否则容易因刺激咳嗽使球囊导管移位失去压迫作用而降低疗效。5例患者均在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 2 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置入球囊导管(详见表1),患者精神状态即由焦虑转为安静,活动出血立即停止,当天即转为痰中带血,其血色逐渐转为暗红、紫黑。球囊置入同时均常规应用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治疗。术后X线胸片显示置入球囊导管良好到位,球囊显影良好。球囊留置期间,均多次经鼻侧导管开口吸引和冲洗后未发现活动出血[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B亚基含量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D 二聚体评价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价值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