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检测 |
|
丁勇如 冯家齐 俞红 谢青 周霞秋
表1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NO浓度的变化(μmol/L, )
分 组 例数 NO浓度 正常组 20 15.2±1.7 急肝组 26 41.98±19.99 慢肝组 36 63.32±9.69 肝硬化组 28 95.55±9.31
注:急肝组、慢肝组、肝炎后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较P<0.05;肝硬化组与急肝组、慢肝组相比较P<0.05;慢肝组与急肝组相比较P<0.05 表2 28例肝炎后肝硬化NO含量的比较(μmol/L,)
分 组 例数 白蛋白g/L NO浓度 低白蛋白血症组 21 <35 100.35±5.42* 正常白蛋白血症组 7 ≥35 83±8.58
* P<0.001 一氧化氮(NO)与肝病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之一。现对90例肝病患者血清NO浓度的检测作初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组90例为我院1994年10月至1996年2月病房或门诊的患者,其中急性肝炎(急肝)26例(甲型10例、戊型16例),慢性肝炎(慢肝)36例(慢性乙型肝炎29例、慢性丙型肝炎7例),肝炎后肝硬化28例(包括代偿期7例、失代偿期21例)。男68例,女22例,年龄18~80岁。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 二、测定方法和试剂 采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提供的NO测试盒,取血清0.1ml加0.15mol/L硫酸锌试剂混匀,加双蒸水0.4ml混匀,加0.1ml 4%氢氧化钠试剂混匀,冰上温育60分钟,12 000r/min离心2分钟,取上清液0.6ml加0.4ml双蒸水及0.1ml 0.3%磺胺试剂冰上温育15分钟,之后加0.1ml 6mmol/L萘乙烯二胺盐酸盐,室温放置1小时,545nm比色,读(A)值。NO单位:μmol/L。
结 果
一、不同肝病患者血清NO浓度的变化 见表1。 二、肝炎后肝硬化NO含量 见表2。
讨 论
近年来,NO的产生与肝病的关系的研究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NO合酶(NOS)在肝脏中存在有两种形式,一是肝细胞和枯否细胞中的诱生酶(iNOS),一是血管肝窦等内皮细胞中的原生酶(cNOS)。 本研究发现,90例肝病患者NO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肝组NO浓度轻度上升,其原因是急肝时肝细胞点状坏死、变性和炎症渗出。枯否细胞功能受到抑制[1],致肝细胞轻度损伤。与王根生等[2]报道的结果相一致。而慢肝组NO明显上升,则认为与病毒感染后,宿主发生免疫异常,释放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以及炎性细胞释放出氧自由基之相互作用与影响有关,符合NO在免疫性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2]之说。而28例肝硬化组血清NO浓度上升显著,可能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有关。 本结果提示,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时肝细胞白蛋白合成降低的原因主要与NO生成增多有关(P<0.001),除枯否细胞功能降低外,还与NO抑制肝细胞白蛋白合成并参与各种原因所致肝细胞损害有关[3]。巨噬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分泌的NO也能直接扩散到肝细胞,抑制肝脏白蛋白的合成[4],与近年文献报道相吻合。 本试验急肝组(甲或戊型),病程较短,临床上可有自愈性,故肝脏病变较轻。而慢肝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则为慢性持续或进行性损害,故病变相对为重。 由此可见,血清NO浓度上升与肝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200020 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丁勇如、冯家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俞红、谢青、周霞秋)
参考文献
1 Sciot R, Vos R, De Wolf-Peeters C, et al. Hepatitis A:a kupffer cell disease? J Clin Pathol,1986,39:1160-1161.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河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流行株的基因亚型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新疆地区多民族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分型与基因分型的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