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陈适 王素平 马本良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未明,其活动往往需要综合CRP、血沉、关节肿胀和疼痛个数及晨僵时间等来判定。近两年来我们观察到,作为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α1-酸性糖蛋白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密切相关,对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有一定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选择:全部病人来自我院风湿科住院病人,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其中活动期病人30例,非活动期病人16例,年龄16~72岁,女性40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44.9岁,病程1~38年,平均为3年。 1.1.2 RA病情活动度及病情观察指标:按ARA临床教学协作委员会推荐的疾病活动性判定标准,观察指标为: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痛数目、ESR、CRP、RF等。根据观察指标将病人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 1.2 方法 1.2.1 标本: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3小时内取血清分装室温下备用。 1.2.2 取研究对象的血清用于测定CRP、AAG、RF。应用美国Beckman公司制造的ARRAY蛋白质测定系统,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按微机编制程序自动测定。全部实验在我院生化室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RA活动期及非活动期病人AAG水平的比较结果表明30例活动期RA病人血清AAG水平高于18例非活动期病人,差异非常明显(P<0.001),见表1。
表1 RA病人活动期及非活动期血清AAG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AAG(mg/L) P值 RA活动组 30 1427.2±571.5 <0.001 RA非活动组 16 778.1±223.2
2.2 RA活动期病人中,RF(+)组与RF(-)组血清AAG的比较结果表明,RF(+)组血清AAG高于RF(-)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RF(+)组与RF(-)组血清AAG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AAG(mg/L) P值 RF(+)组 18 1783.3±374.8 >0.05 RF(-)组 12 1824.2±346.7
2.3 RA活动组中8例治疗后症状好转,AAG水平也随之下降,见表3。 表3 8例RA活动病人治疗前后血清AAG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CRP(mg/L) 4.44±2.84 0.88±0.43 ESR(mm/1h) 91.38±21.84 40.38±24.07 关节肿胀数(个) 3.25±1.28 1.13±0.82 疼痛关节(个) 5.38±1.06 3.50±1.41 晨僵时间(分) 45.00±16.04 11.25±8.53 AAG(mg/L) 2045.0±145.2 1136.3±322.4
注:治疗前后AAG水平比较P<0.001
3 讨论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判断疾病程度及活动情况对治疗和预后均有很大意义。α1-酸性糖蛋白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分子中某些氨基酸顺序区与IgG重链及轻链的某些区同质性。临床观察发现,作为急性炎症反应物质的AAG较之ESR、CRP更能反映RA的活动性。正常人血清AAG的值为470~1250 mg/L。而在RA活动期血清AAG明显增高。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DM)的非活动期AAG常正常,疾病活动或合并感染时AAG可增高。因此,AAG作为免疫性疾病活动的监测指标已开始用于临床。 临床上常用的RA活动的判断标准是综合ESR、CRP、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等指标。近年来RA的治疗有了很大进步,判断RA活动与否十分重要。本研究观察到血清AAG在RA活动期明显增高,与RA非活动期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1)。病情活动分数与AAG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炎症使细胞破坏,致[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细胞F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某些风湿性疾病合并军团菌感染状况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