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细胞F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
刘湘源 于清宏 施桂英 黄烽 黄次波 李宾 周春喜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我国常见的、以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处于分化和成熟阶段的淋巴细胞的异常凋亡,使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未被清除,导致了SLE的发生。已研究发现〔1〕,SLE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Fas的表达增高,但尚未见到他们与临床相关性的报道。为此,我们应用FITC标记的鼠抗人Fas(CD95)IgG1单抗,在流式细胞仪下观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表达,以探讨Fas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活动期SLE患者6例,女5例,男1例,年龄13~39岁(平均23.80岁),4例患者在检测时有多系统的受累(血液系统合并肾脏受累2例,神经系统合并肾脏受累1例,神经、血液系统及肾脏受累1例,其中血液系统受累表现为淋巴细胞绝对值的降低),2例仅有肾脏受累。缓解期SLE患者8例,女7例,男1例;年龄14~34岁(平均23.80岁),有6例曾有肾脏受累。除1例缓解期SLE患者外,均应用了不同剂量的强的松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活动期组和多系统受累组使用的平均强的松量分别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分别为44.6 mg/d和26.4 mg/d)和无/少系统受累组(分别为52.6 mg/d和31.9 mg/d),而免疫抑制剂无差别。所有SLE患者均满足ARA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2〕,SLE的活动性按文献〔3〕判定。选用5名性别和年龄相配的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其中女4名,男1名,平均年龄(24.2±7.88)岁。 1.2 实验方法:细胞的制备和荧光抗体标记:采新鲜静脉抗凝血100 μl,加入FITC标记的鼠抗人IgG1型Fas单抗(Pharmingen公司)20 μl,加红细胞裂解液裂解红细胞,离心、弃上清,漂洗两遍,加生理盐水制成细胞悬液(细胞总数>1×106)。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分析:在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inson,FACSCalibur)上,计数1万个细胞,并采用Cellquest分析软件,测算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中表达Fas的百分率。临床化验检查:采血前查血沉(魏氏法)、C-反应蛋白、补体C3、C4(比浊法,Beckman特种蛋白检测仪)、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抗ds-DNA(放射免疫法)、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1.3 统计学处理:三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F检验及Q检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直线回归法检验结果的相关性,以P<0.05为显著性界限。
2 结果 2.1 外周血细胞Fas表达:见表1和表2。淋巴细胞Fas表达的百分率明显高于缓解期SLE组(表1)及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05和0.01)。有2个或2个以上系统损害者(多系统受累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无脏器受累或仅有一个脏器受累者(少/无系统受累组)(P<0.01)。
表1 活动期、缓解期SLE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细胞Fas的表达(±s) %
分组 例数 男/女 Fas表达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活动期 6 1/5 45.62±11.601) 96.94±2.27 95.63±3.85 缓解期 8 1/7 33.19±5.902) 95.32±4.35 93.28±6.65 正常组 5 1/4 23.55±7.65 93.36±5.71 91.50±3.26
注: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缓解期组相比,P<0.05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SLE器官受累与外周血细胞Fas的表达(±s) %
SLE分组 例数 Fas表达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多系统受累组 4 50.72±10.511) 97.31±2.24 97.63±2.64 少/无系统受累组 10 33.66±5.60 95.17±4.11 92.54±6.17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8年随访 下一个医学论文: 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