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8年随访

LE患者均于1979年8月至1980年9月期间,经本院确诊(包括门诊及住院)为SLE,并符合1982年修订的美国风湿病协会(ARA)SLE分类标准[8],有门诊随访专卡。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50例患者逐例家访成功。收集整理本组随访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进行全血分析、尿常规、血沉、肾功能、补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的测定。此外,对存活患者中的30例还进行Th1/Th2细胞因子测定,结果见文献[9]。
1.2.2 疾病活动度的判断标准
1.2.2.1 按Bombardier等[10]提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DAI)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
1.2.2.2 本科临床分期标准[6]。活动期:病程中的一个阶段出现发热、皮疹、脱发、关节痛、浆膜炎、主要脏器受损、ESR升高或补体降低,有上述几项或全部。控制期:在药物治疗下,症状消失。稳定期:应用少量激素(强的松<15 mg/d)或全部停药半年内无症状。缓解期:无SLE活动表现,停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1年以上无复发。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集中趋势以均数或中位数表示,离散趋势以标准差或最大、最小值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非参数乘积法(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比例风险析模型(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以上均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本组50例患者随访至1998年12月,死亡16例,仍存活34例,无1例失访。其中,女性48例,男性2例。发病时平均年龄(24±9)岁(11~50)岁,88%(44/50)发生于15~40岁,幼年(≤14岁)及40岁以后起病的各占6%(3/50)。伴肾脏累及的有30例(60%),其中血清肌酐≥120 μmol/L的有5例,心脏损害10例(20%),中枢狼疮4例(8%)。
2.2 生存率:50例SLE患者随访至1998年12月,死亡16例,均为女性,死亡率为32%,以确诊时计算其1、5、10、15、18年生存率分别为98%、86%、76%、68%、68%。若以发病时计算则上述生存率分别为98%、98%、84%、76%、70%。
2.3 死亡情况:16例死亡患者,平均死亡年龄(36±13)岁(20~68)岁,平均病程(11±5)年(1~24)年。随访最初5年中,死亡原因依次为肾衰33%(3/9),感染22.2%(2/9),心衰22%(2/9),脑血管意外11%(1/9)。随访至18年,感染例数明显增加,与肾衰各为31%(5/16)。所有感染死亡者除1例为胆囊术后感染,其余均有肺部感染。
2.4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诊断时符合ARA诊断标准≥7项、蛋白尿、心脏损害、血管炎、血清肌酐≥120 μmol/L对病人存活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而血小板减少、低补体、中枢狼疮、SLE家族史、抗ds-DNA抗体阳性、雷诺现象对病人存活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见表1。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在P=0.05水平,则发现血管炎及诊断标准≥7项是存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表1 SLE患者存活率的单因素相对危险度估计及显著性检验


项目 例数 死亡数 RR 95%CI P值
ARA≥7 13 9 3.857 1.786~8.311 0.001
蛋白尿 30 14 1.859 1.184~2.919 0.007
血清肌酐增高* 6 5 3.182 1.394~7.164 0.012
心脏损害 10 6 3.188 1.081~9.400 0.036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脑缺血大鼠边缘系统谷氨酸及其受体
    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合并症
    引导性骨再生模型中皮质骨哈弗系统再建
    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基因缺失与杂种基因
    应用图象处理系统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神经
    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系统化整体护理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血浆置换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BacT ALERT 3D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系
    应该重视昔多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微卫星不稳定性及DNA错配修复系统与子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生活质量
    PMLC评估护理系统实施标准的研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