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
|
high procedural success rate. Rescue PTCA may be benefitial to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MI. 【Key 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gioplasty, translumin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急性心肌梗塞(AMI)经静脉溶栓后仍有25%~40%的患者的梗塞相关动脉(IRA)呈完全闭塞。已有研究表明:溶栓后90分钟IRA通畅的患者,其近期及远期预后均好于IRA闭塞的患者,成功地进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会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死亡及心功能Ⅲ、Ⅳ级者减少[1]。我院早在1989年有成功病例的报道[2]。本研究将近几年我院进行补救性PTCA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我院自1989年初至1998年3月底间,共对36例AMI患者施行补救性PTCA治疗。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39~68岁,平均57.8±8.0岁。既往有心绞痛史(≥1个月)1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者2例,高血压病史者21例,糖尿病史者8例,吸烟史者18例,肥胖者6例,高胆固醇血症者4例,冠心病家族史者2例。入院时,心功能(Killip′s)分级:Ⅲ级和Ⅳ级者4例,Ⅱ级7例,Ⅰ级25例。 梗塞部位:广泛前壁+高侧壁6例,前壁11例,前间壁2例,下壁4例,下壁+正后壁6例,下壁+正后壁+右室5例,下壁+右室2例,其中1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病变:单支血管病变者16例,双支血管病变者11例,三支血管病变者9例。IRA为:前降支17例,右冠状动脉14例,回旋支4例,中间动脉1例。心肌梗塞溶栓临床试验(TIMI)血流:0级者32例,Ⅰ级者2例,Ⅰ-Ⅱ级者2例。IRA内有明确的新鲜血栓形成征象。 2.方法:溶栓疗法如前报道[3]。溶栓前患者均嚼服300 mg阿司匹林。溶栓剂选用尿激酶(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其中包括中国rtPA与UK比较(TUCC)研究中的部分溶栓失败病例,13例系UK(150万U)失败,16例系rtPA(50 mg)失败;冠状动脉内应用UK(60-75万U)失败者5例;rtPA(80-100 mg)失败者2例。 冠状动脉灌注以TIMI分级分为TIMI 0、Ⅰ、Ⅱ、Ⅲ级。TIMI 0-Ⅰ级血流为溶栓失败,TIMI Ⅲ级为溶栓成功。对于确定为溶栓失败的患者,即行补救性PTCA治疗。补救性PTCA的靶血管仅为IRA。如果患者仍有胸痛,TIMI Ⅱ级血流不稳定,残余狭窄重(≥75%)也行补救性PTCA治疗。PTCA后结果不理想及出现血管夹层作为置入支架的指征。PTCA成功的定义为:前向血流恢复,达到TIMI Ⅱ~Ⅲ级血流,残余狭窄≤50%。住院时间内心肌缺血复发:是指胸痛复发时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梗塞延展定义为发病4周内再度胸痛,伴有ST-T改变及心肌酶的升高。再梗塞定义为发病4周后发生的心肌梗塞。
结果
1.PTCA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36例患者均行PTCA治疗,13例患者置入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指征:8例患者因加压扩张后结果不理想,残余狭窄重置入支架;3例患者因非闭塞性夹层和2例患者因闭塞性血管夹层置入支架。3例患者PTCA失败,其中2例系导丝未能通过完全闭塞处,为该系列病例中的早期病例;1例患者在补救性PTCA后一度恢复前向血流,置入3只支架后血流最终为TIMI 0级,考虑可能与术中导丝不慎脱出、再度送导丝过程中入假腔有关。PTCA结束时,33例患者成功,其中31例病变血管血流达TIMI Ⅲ级,2例为TIMIⅡ~Ⅲ级,故本系列病例PTCA+支架的成功率为91.7%。从症状发作至达到有效再灌注的时间为≤6小时者22例,≤8小时者7例,≤10小时者3例。1例患者4小时内溶栓,90分钟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呈TIMI Ⅱ~Ⅲ血流,1小时后,患者再发胸痛伴有心电图心胸前导联ST段再度抬高,应用硝酸甘油及止痛剂无效,再次紧急冠状动脉造影为TIMI 0级,成功地进行了前降支PTC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加冠状动脉旁路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近期疗效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