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
|
力8个大气压分别扩张左、右髂动脉2分钟,中间间隔30秒。 2.32P液体球囊导管治疗系统进行血管内照射:在左、右髂动脉过度扩张完毕后,随机选取一侧为照射血管段,另一侧为对照血管段。用液态32P(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所制备)0.9毫升(初始放射性活度120毫居/毫升)从灌注球囊导管外接口注入球囊内,球囊预先置于扩张部位,根据设计的吸收剂量求得留置时间,照射时间每2分钟,间隔30秒,累积时间完成后,抽吸液态32P注入封闭铅罐内,术中、术后各予以肝素300单位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天,肌注3天,继以普通饲料喂养。 3.原位固定及取材: 术后5周在5%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剖腹分离腹主动脉插管以生理盐水灌流,下腔静脉插管引流,待引流液变清亮后,改以4%中性福马林恒压(110mmHg,1mmHg=0.133kPa)灌注固定15分钟,分离双侧髂动脉,以造影片为参照,切取扩张段血管,置4%中性福马林中继续固定。 4.组织处理: 根据造影片选取扩张段血管0.5~1.0cm,石蜡包埋,间断均匀切片10张,切片厚度5微米,分别作HE染色和PCNA染色。 每组血管切片中,PCNA免疫组化研究1张,同时设立不加一抗的切片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的乳腺癌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细胞核染为黄褐色为阳性,依1000个平滑肌细胞中着色细胞的比例分为:1级:0%~25%;2级:26%~50%;3级:51%~75%;4级:76%~100%。1、2级为弱表达,3、4级为强表达[6]。抗PCNA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染色SP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5.计算机图像分析: 以BHC-1000图像处理软件作图像分析,测定管腔面积、内弹力板(IEL)围绕面积、外弹力板(EEL)围绕面积。以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减去腔面积为内膜面积,以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减去内弹力板围绕面积为中膜面积。
结果
本实验预计研究8Gy、16 Gy、24 Gy三个剂量组,经校正后实验剂量为7.8 Gy、23.6 Gy、23.8 Gy。两侧髂动脉在相同条件下行过度扩张,一侧行血管内放射治疗,另一侧为自身对照。5周后原位固定后取材结果显示:23.6 Gy剂量治疗组内膜增生明显受抑,对照组内膜增生达管腔面积的五分之一,余未见有明显的内膜增生;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外弹力板面积均增加、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附表);行免疫组化PCNA染色分析,治疗组均为弱表达,而对照组则为强表达。PCNA阳性积分在对照组平均为73.4±21.8%,32P液体球囊照射动物在7.8Gy,23.6Gy和23.8Gy其阳性积分分别为10.1%,32.1%,13.2%。
讨论
目前,关于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机制尚未阐明,多数认为:弹性回缩、内膜增殖及血管重塑形。至今,药物防止再狭窄未有成功的报道;血管内支架虽可降低再狭窄率,但其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高达15%~30%;血管内放射治疗有助于防止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观察到血管内放射治疗不仅能抑制内膜增殖,而且对改善血管重塑形亦有促进作用[5,6]。
附表 血管测量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区别
面积(mm2) 0Gy* 7.8Gy 0Gy 23.6Gy 0Gy 23.8Gy 管腔面积 1.12 1.79 0.95 0.90 0.28 0.83 IEL面积** 1.16 1.81 1.14 0.96 0.31 0.85 EEL面积# 1.50 2.34 1.43 1.56 0.57 1.1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内置入自制钽丝支架的实验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及其合用硝酸酯超声心动图试验识别冬眠心肌的对比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