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炎症性肠病 |
|
胺、 喹诺酮类抗生素多可达到根治效果; 阿米巴痢疾累及直肠者较少, 一般鉴别不难。国外近年较为重视的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GV)及衣原体感染都可发生直肠出血、 疼痛、 腹泻, 应予警惕。 4.2 药物所致直肠炎 近年渐有增多之势, NSAIDs、 甲基多巴、 青霉胺、 缓泻剂、 钾盐, 特别是NSAIDs口服或直肠制剂、 麦角胺栓剂等最易致直肠粘膜损伤, 活检组织炎症并不重; 与UC不同, 泻剂的滥用有可能导致直肠刺激甚至有番泻叶、 酚酞、 蒽醌类引起泻剂结肠, 此时可见直肠和结肠色素沉着, 患者多因排便困难而有腹胀、 下坠感;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AAC)发生于多种抗生素使用之后, 典型者呈严重的急性结肠粘膜坏死性炎症, 但亦可呈迁延经过, 呈较重的腹泻粘液便。近年发现以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者最多, 直肠的病变多仅为肠道病变的一部分, 镜下呈广泛性充血水肿、 灶性糜烂及黄白色稠厚分泌物附着, 结合病史与病程, 一般鉴别不难。 4.3 放射性直肠结肠炎 多见于宫颈癌或其他盆部肿瘤放疗之后, 直肠出血为主要表现, 肠粘膜多呈高度充血水肿、 糜烂、 粘液分泌增多, 旷日持久尚可发生癌变。根据放疗历史一般诊断不难。 4.4 孤立性直肠溃疡 临床表现与溃疡性直肠炎无何差别, 结肠镜常在距肛门7~10cm处, 在Houston瓣上孤立的溃疡, 溃疡可深可浅, 可大可小, 周围充血带, 分界清晰。 该病病因不清, 处理上也与UC无何差别。 4.5 肛门疾病 肛门疾病中, 痔、 肛裂均可表现为便血, 伴以不同程度坠胀, 后者尚可有明显肛门区域疼痛, 鉴别的关键是勿轻易将便血者视为痔或肛裂不予处理, 及时镜检可发现病变。 4.6 其他: 肠易激综合征(IBS)可能由精神、 饮食及肠功能障碍多种原因引起, 患者可分别有腹痛、 腹泻、 便秘等症状, 但慢性病程反复发作而粪便检查正常, 直肠镜检时可能由粘膜血供与运动障碍,粘膜出现轻度异常, 此时勿轻易诊断为溃疡性直肠炎。在肠道准备时摄入的番泻叶、 口服磷酸钠均可使直肠粘膜轻度的红肿, 应注意勿轻易诊断为慢性直肠炎。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肛门直肠疾病的检查方法 下一个医学论文: 直肠类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