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门直肠疾病的检查方法 |
|
吴斌 田振国
肛肠病的检查对于初诊的患者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的肛肠病患者首次到门诊就医, 就可以得到初步的诊断, 但是, 也有因医生未能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 疏忽专科检查, 从而出现误诊或者延误诊治, 导致患者错过手术时机, 造成医疗上的遗憾。
1 详细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对诊断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从症状的发生演变过程以及病程长短可以了解到疾病的整个过程, 既往病史、 生育史、 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等对诊断均有参考价值。 肛肠病典型症状: 无痛性便鲜血是指排便时便中带血、 滴血或射血, 是内痔、 混合痔、 直肠息肉等疾病共有的症状。便鲜血且伴有肛门剧烈疼痛多为肛裂; 反复较大量出血, 有时伴腹部绞痛, 可能是麦克耳憩室。腹泻便腥臭粘液血便, 应该考虑大肠癌的可能。粘液脓血便伴有腹痛和长期腹泻, 可能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肛门坠胀感多见于肛周脓肿、 内痔、 混合痔、 直肠脱垂。此外, 内痔、 混合痔注射结扎术后, 亦可引起此症状。中、 晚期内痔、 混合痔、 直肠脱垂、 低位直肠息肉、 肛乳头瘤可以出现肛门脱出物, 严重的内痔和混合痔可嵌顿于肛门外, 而致肿痛甚至发生糜烂、 坏死。肛周脓性分泌物是肛瘘的主要症状。肛门周围潮湿多为肛周湿疹。
2 肛管直肠指诊 肛管直肠指诊是肛肠疾病检查中最简便而又重要的检查方法, 适用于凡有肛肠病史及症状的患者, 但是对初期肛裂患者应暂缓进行指诊检查。肛管直肠指诊检查方法: 首先观察肛门外形及皮肤是否正常, 肛裂可见肛管上皮溃疡或者伴有前哨痔; 肛瘘可见瘘管的外口, 并可有分泌物; 混合痔、外痔可见肛缘圆形皮肤隆起。触及肛周有无压痛、 肿物及条索状物等。如有压痛或波动常提示肛周脓肿; 按压皮下条索状物与外口相连, 按压后有分泌物溢出, 这是诊断肛瘘的重要依据。 肛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到的病变: (1)内痔: 可触及到粘膜隆起, 如有血栓形成或作过硬化剂注射治疗, 则可触及到光滑的硬结。(2)肛瘘: 在肛门外可触及到皮肤条索状物并与外口相连, 可触及肛隐窝处凹陷的内口。(3)直肠息肉: 可触及到质软、 光滑、 脆弱、 可以移动的圆形肿物, 常有蒂, 长蒂的可以脱出肛门外。注意手术结扎切除时避免拉断, 造成出血。(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见于直肠后间隙脓肿及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在直肠壁可触及到压痛性隆起。(5)直肠脱垂: 指诊常有肛门括约肌的松弛, 直肠粘膜堆积松弛。(6)直肠癌: 在直肠壁上可触及到高低不平的硬性肿物, 其表面可有溃疡, 有的活动不良。晚期的直肠癌形成狭窄的肠腔, 肿物活动差, 指套上常有脓血和粘液。(7)直肠类癌: 典型表现为单个、 可滑动的粘膜下硬结, 粘膜光滑完整。(8)直肠后壁肿瘤:这类肿瘤虽少见, 但种类较多, 如畸胎瘤、 骨瘤、 神经瘤等, 指诊直肠后肿块时, 可将直肠壁推向前方或两侧, 直肠粘膜光滑。
3 纤维结肠镜检查 结肠内镜检查大肠正常粘膜呈桔红色、 平滑、 柔软, 富有光泽及弹性。 肠腔稍扩张时血管纹理清晰, 有时可见肠管收缩时轮廓规则。直肠可见1~3个直肠瓣, 盲肠可见卵圆形的阑尾窝以及呈乳头状或唇状的回盲瓣, 成人回盲角为90°。正常回肠末端粘膜呈淡红色, 天鹅绒状, 富有光泽及弹性, 蠕动波规则清晰。 患有慢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克隆病)、 肠结核、 大肠黑变病、 大肠癌等, 结肠镜下可见相应病理改变, 其特征内镜医师均有了解, 这里不赘述。
4 肛肠病X线检查 4.1 结肠双对比造影 结肠双对比造影(双重气钡造影)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优质的结肠双对比造影片可以显示大肠粘膜的细微结构, 粘膜轮廓线像铅笔勾画一般纤细, 连续而光整, 肠腔扩张良好, 影像清晰、 透明、 富有立体感, 可显示单发的2~3mm大小的病灶。 4.2 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是一种专门用于研究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的X线检查方法。功能性出口梗阻是指只有在排粪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直肠、 肛管的一系列功能性异常, 包括耻骨直肠肌肥厚、 粘连、 痉挛, 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直肠粘膜脱垂、 直肠内套叠; 直肠前膨出(直肠前突); 乙状结肠或小肠疝、 前压迫, 盆底及会阴下降综合征等。 4.3 肛周瘘管、 窦道造影 肛周瘘管、 窦道造影主要是检查分析碘剂所显示瘘口、 窦道的长短、 分支、 走行方向及距体表的深度。
5 肛门直肠功能检查 5[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膜假粘液瘤诊治中若干问题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直肠炎症性肠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