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患者血NK细胞 T淋巴细胞表型分布及白介素 |
|
杨健 杨文林 黎志中 侯捷 刘丹蓉
尖锐湿疣(CA)是目前国内外流行发病最多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本病容易复发,有报道[1]应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可减少CA的复发。我们对126例CA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将全身和局部应用IFN治疗组的患者与非IFN治疗组的患者作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126例患者于1996年10月至1997年6月在我院性病专科门诊诊治,其中男50例,女76例;年龄(34.3±11.2)岁;病期3天~2年。根据卫生部防疫司制订的CA诊断标准确诊,疣体呈颗粒状、鸡冠状和菜花状,男患者发生于冠状沟、阴茎体、龟头及尿道口等处,女患者发生于小阴唇、会阴部、尿道口及大阴唇等处。所有患者在就诊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CA治疗,未用过IFN或免疫调节剂。 正常对照组选2周内无发现病毒性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共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37±11)岁。 二、治疗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7组:1组采用液氮冷冻疗法;2组采用高频电烧灼疗法;3组采用0.5%足叶草毒素(疣脱欣,辽宁华卫制药厂生产)局部外涂;4组采用高频电烧灼去除疣体后局部注射IFN-α2b(干扰能,美国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0万IU,隔天1次,连续5次;5组采用液氮冷冻疗法加全身应用IFN-α2b(100万IU三角肌皮下注射,隔天1次,连续5次);6组采用高频电烧灼疗法加全身应用IFN-α2b(用法同上);7组采用0.5%足叶草毒素局部外涂加全身应用IFN-α2b(用法同上)。为便于研究对比,我们将1、2、3组合称非IFN治疗组,4组为局部INF治疗组,5、6、7组合称全身IFN治疗组。 三、免疫功能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2周各检测1次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的分布(使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制剂发展中心生产的试剂盒);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使用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详细检测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四、统计分析方法 实验数据按不同条件分组,用SPSS 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
一、126例C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血清IL-2水平及其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 见表1。
表1 126例C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血清IL-2水平(ng/ml)
正常对照组 CA患者 治疗前-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比较 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t P t P值 NK 35.3±12.3 40.2±13.5 39.8±15.0 1.240 >0.05 1.010 >0.05 1.473 >0.05 CD3+ 69.3±5.6 66.7±8.6 67.2±8.4 1.079 >0.05 0.851 >0.05 0.797 >0.05 CD4+ 39.5±6.1 37.0±8.4 40.5±10.5 1.047 >0.05 0.330 >0.05 1.937 >0.05 CD8+ 25.8±6.5 34.3±9.6 33.9±7.6 3.072 <0.01 3.472 <0.01 0.343 >0.05 CD4+/CD8+ 1.6±0.5 1.1±0.4 1.2±0.4 4.424 <0.001 3.091 <0.01 1.244 >0.05 IL-2 5.40±1.68 4.14±2.05 4.68±1.93 2.187 <0.05 1[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核酶细胞内抗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包积液患者的肠道病毒病原检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