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进展

叶霜 孙凌云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用药分为:经典的非甾类消炎药(NSAIDs)和作为二线用药的改变病情的抗风湿类药(DMARDs)或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由于90%的RA患者在发病2年内即出现骨侵蚀,所以早期积极地使用DMARDs的策略已被普遍接受[1]。但由于该类药物有较严重的副作用及/或疗效不佳,患者个体平均使用DMARDs的时间仅为2~3年,而使用超过5年者仅占总数的20%。近年来,随着对RA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用于阻断RA发病环节中的靶位点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和调节剂不断问世,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疗效。现介绍几种新的药物如下。

1 细胞因子拮抗剂(etanercept/remicade)

  RA的病理特点为:活化的T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滑膜浸润,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从而介导了滑膜免疫炎症的产生。在RA细胞因子的研究中,以肿瘤坏死因子(TNFα)倍受瞩目[2]。目前认为TNFα启动了RA细胞因子的瀑布反应(cytokine cascade)。动物实验证实:过度表达TNFα基因的转基因鼠可发展为多关节炎,而抗TNFα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其发病;此外,抗TNFα单抗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也有抑制作用。而金盐的抗风湿作用机制可能亦是通过抑制TNFα的转录而发挥疗效,其他DMARDs如甲氨蝶呤(MTX)、D-青霉胺亦有干扰TNFα产生的作用,提示阻断TNFα是治疗RA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用于TNFα靶点的生物制剂有:①嵌合人—鼠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remicade,cA2,infliximab);②人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CDP571);③可溶性TNFα受体与Fc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临床研究发现:单剂cA2(10 mg/kg)静脉注射4周后重复,58%患者可获得50%以上的临床改善(Paulus临床疗效反应标准),但同时半数患者血清中可测出cA2特异性的抗嵌合体抗体。理论上人重组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应优于cA2,可减少抗独特型抗体反应,但其临床疗效与cA2相当。etanercept 是人重组P75可溶性TNFα受体二聚体与人IgG1Fc段的融合物,较上述两种TNFα靶制剂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和非免疫原性的特点。RA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经etanercept(16 mg/m2,皮下注射,每周2次)治疗3个月后,按照美国风湿病学院疗效判定标准(ACR标准)[3],达到20%ACR改善者占62%~75%,达到50%ACR改善者占40%~57%;而安慰剂组相应仅分别为14%~23%和5%~7%,肯定了etanercept的疗效[4]。全部病例治疗后未检测到抗etanercept抗体。
  remicade 的Ⅲ期临床观察发现[5]:30周疗程中合并感染者占6%,17%的患者出现较严重的药物反应,428例患者中4例合并恶性肿瘤(B细胞淋巴瘤,乳腺癌复发,皮肤鳞癌,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前述etanercept为期6个月的临床研究中,未见明显的剂量相关毒副作用,仅个别患者因注射局部反应而停药,耐受性较好。TNFα靶制剂对自身免疫病、感染、恶性肿瘤的影响及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有待大样本、长期的临床验证。
  其他参与RA发病的细胞因子有:由单核吞噬系统分泌的IL-1,T细胞自分泌与旁分泌引起淋巴细胞克隆活化的IL-2,由Th2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炎活性及下调免疫作用的IL-10、IL-4,介导趋化作用、免疫应答的刺激因子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抑制免疫反应、参与损伤修复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不同的生物制剂作用的靶点不同,分别作用于IL-1、IL-2、ICAM-1的有IL-1受体拮抗剂,IL-2和ICAM-1单克隆抗体,作用于多个靶位点的细胞因子有rIL-4、rIL-10、TGFβ、rIFNγ等。

2 免疫耐受诱导剂(OM-89)

  OM-89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由大肠杆菌提取的慢作用抗风湿药,主要成分是无内毒素(<0.1 μg/mg)的大分子糖脂蛋白。
  动物实验证实OM-89可预防佐剂性关节炎及其他类型关节炎的发病。随机双盲或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OM-89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OM-89较安慰剂疗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恶性淋巴瘤一例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致肺动脉栓塞一例
    华夏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学术会议纪要
    第九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大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纪
    血浆置换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抗心瓣膜蛋白抗体在风湿性心瓣膜炎中的
    上海市五角场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
    酶免疫斑点法检测心肌抗体结合吸附试验
    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汉族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病人
    结核性风湿症误诊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68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