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如何识别和控制临床研究中的混杂与偏倚

筛选;参加某病友会的病人与没有参加者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前者可能经济状况较好,生活较有规律,对自身疾病较重视,教育水平较高等。这种差异称为会员制偏倚(membership bias)。
2.2 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测量偏倚往往导致错误分组,在病例组与非病例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之间造成混淆。这种偏倚可由于研究者的主观判断,检查或诊断标准,测量的工具,资料收集的方法,或者病人的因素等。其中最常见的有观察者偏倚(observer bias)和回忆偏倚(recall bias)。
  观察者偏倚是指由于观察者知道哪些是病例组,哪些是对照组,因此对病例组更加详细询问是否存在暴露因素,这样就导致了结果失真。如果你的研究可能存在这种偏倚,则有必要对观察者采用盲法,在获取资料时,不知道谁是病例组,谁是对照组。
  有些研究是采用询问或调查问卷的方式,让被调查者回忆过去的暴露状况或既往病史。由于回忆导致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出现误差,多是患病者回忆比较完整,而无病者相对不准确,遗忘现象较普遍,这是回忆偏倚。有些问卷涉及到隐私问题,即使是无记名的问卷也难以获得真实材料。这些在研究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
  另外,医院资料中,比较重的或比较典型的病例,可能记录比较详细,资料保存也较好。而较轻的病例,资料记录和保存可能差些,这种情况称为资料偏倚(information bias)。
2.3 干预偏倚(intervention bias):至少有四个方面导致干预偏倚:①由于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偏袒试验中的某一组(多是干预组),导致结果过高地评价干预因素;②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应注意对照组病人有可能由于受干预组病人的影响,自己去药店购买与干预组相同或相似的药物;③安慰剂效应,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由于心理精神因素的作用,疗效往往高于药物本身的作用,称为安慰剂效应,如果对照组未采用安慰剂,则不能除外干预组的疗效有一部分来自安慰剂效应;④依从性偏倚,如果病人的依从性较低,则导致干预的疗效低于真实情况。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数学优生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如何合理选择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
    浅谈如何做好传染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
    如何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探讨如何建立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安全感
    汉滩病毒核衣壳蛋白主要B细胞表位的识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及其合用硝酸酯超声心
    医院核心竞争力识别及培育途径分析
    女孩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识别与防
      T细胞识别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XG
      T细胞的抗原识别机制
    如何有效地结束心理咨询的关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