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5年随访分析 |
|
肖征宇 曾庆馀 黄少弼 许杰洲 林玲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i-es,uSpA)是指一组具有脊柱关节病临床和放射学表现,但又不满足目前已建立的任何一种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PA)、赖特氏综合征(RS)等的诊断标准。本文通过对我院从1982年以来所收治154例(uSpA)的临床表现以及15年随访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54例患者均为我院1982—1997年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全部均符合1991年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1]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8例,女46例,男女比例为2.3∶1,年龄12~50岁,平均年龄25.6岁(男23.6岁,女30.3岁)。平均发病年龄21.6岁(男20.3岁,女24.8岁,女性较男性晚发病);病程为1个月~20年,平均病程54.8个月(男49.1个月,女68.2个月,女性较男性病程长)。 1.2 临床表现:见表1。首发症状可分别以腰痛(61%)、外周关节炎(29%)及肌腱末端炎(8%)为表现。少数以结膜炎/虹膜炎(1%)和皮肤粘膜(1%)受累为首发。154例患者均进行骨盆相+腰椎正侧位摄片。同时也行双侧骶髂关节CT扫描。结果发现有骶髂关节炎100例,占64.9%,均为Ⅱ级或Ⅱ级以下骶髂关节炎,其中单侧35例,双侧65例,均为Ⅰ级骶髂关节炎。154例的脊柱X线表现均未见变化。
表1 154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例数 % 临床症状 腰痛 146 94.8 外周关节炎 103 66.9 多关节炎 26 16.9 足跟痛 19 12.3 皮肤、粘膜受累 4 2.6 结膜炎/虹膜炎 4 2.6 泌尿生殖系疾患 1 1.0 炎症性肠病 1 1.0 心脏受累 2 1.0 实验室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65 42.2 类风湿因子(-) 154 100 X线 骶髂关节炎 100 64.9 脊柱X线变化 0
1.3 随访结果:15年来,154例uSpA患者中,有88例(男58例,女30例,男∶女为2∶1)进行随访。88例uSpA中,就诊时骶髂关节正常有24例,占27%,可疑骶髂关节炎(≤Ⅱ级)64例,占73%;其中单侧受累21例,双侧受累(均为<Ⅰ级)43例。88例uSpA在15年随访中发现有47例发展为AS,占53.4%(47/88),其中5年随访有27例发展为AS,10年有40例,15年有47例。47例uSpA均因复查CT扫描双侧骶髂关节炎发展为Ⅱ级以上而确诊为AS,但随访中未见脊柱X线改变。47例uSpA发展为AS时间分布为1~5年27例,6~10年13例,10~15年7例。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可见更多uSpA被确诊为某种疾病(包括AS);另外,还可以看出uSpA发展为AS最多见于1~10年内,超过10年以上的较少。 2 讨论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首先由Burns等于1982年报道,尔后,国外相继有报道[2-3]。目前一般认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可能是某种明确的脊柱关节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或某种重叠综合征,也可能是某些目前尚未认识或病因未明的关节炎病。从本文15年随访结果有53.4%患者可发展为AS也可支持这一点。鉴于目前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因此,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极其重要。我们认为uSpA的诊断,除采用ESSG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之外,还应除外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如AS、PA、RS等以及其他风湿性疾病如RA、SLE等,方可诊断。另外,随访时间应足够长,最好能行CT追踪复查。从本文随访结果可以看出,原先诊断为uSpA,有部分为早期AS。从而也说明了uSpA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可能是现已明确的某种脊柱关节病的早期,或者多种重叠,也可能是某些症候群。
本文编辑:郝惠琴■
作者单位:肖征宇(51503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研究室) 曾庆馀(51503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研究室) 黄少弼(51503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研究室)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抗55 000表皮抗原抗体与狼疮带关系的初步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免疫印迹法检测抗52 000 SSA抗体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