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抗55 000表皮抗原抗体与狼疮带关系的初步探讨 |
|
王培光 张学军 杨森 杨春俊 王再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识别细胞核抗原成分的抗核抗体(ANA)和盐水可浸出的核抗原(ENA)抗体。然而关于SLE抗基底膜(BMZ)抗体研究不多。皮肤狼疮带实验(LBT)对SLE的诊断价值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然而关于其形成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分别应用热分离法制备的人表皮BMZ提取物和牛胸腺提取物做为抗原免疫印迹检测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查20例SLE患者血清,并同时行狼疮带实验(LBT),探讨狼疮带形成的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材料:GL-20G-Ⅱ型冷冻离心机,FD 201型稳流稳压电泳仪,DDY-Ⅲ40B型电泳槽,DYY-Ⅲ28A型电泳槽,DY-B1型脱色摇床,组织匀浆器,硝酸纤维膜(NC,Amersham产品),Leica冰冻切片机。 1.2 病例选择:SLE 20例,男4例,女16例,年龄14~36岁,平均年龄26岁。SLE的诊断是根据ARA制定的标准。对照组:皮肌炎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6岁和48岁;大疱性类天疱疮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6岁;正常人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岁。 1.3 热分离表皮BMZ抗原的制备[1]:取自我院外科手术切除下来的正常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削至0.5 mm左右厚度,用预冷的PBS反复冲洗后切成2 cm×2 cm大小皮片,先放入37 ℃热分离缓冲液中10 min,快速冷却,轻轻分离表皮和真皮,表皮充分剪碎,置于组织匀浆器中,加入热分离表皮提取液(按每25 cm2表皮加入1 ml提取液)充分匀浆,匀浆物置于液氮中反复冻融10 min×3次,匀浆物以12 000 r/min,4 ℃离心30 min,吸取上清液,重复离心一次,吸取上清,分装,-30 ℃保存。 1.4 免疫印迹的测定[2]:采用7.5%分离胶和4%浓缩胶。表皮提取物经SDS-PAGE和转移电泳,将抗原转印至硝酸纤维膜(NC)上。NC置于0.05% Tween-20%-3% BSA-PBS封闭1~2 h,切成3 mm宽,置于反应槽内,加入经血清稀释液(50 mmol/L Tris-HCl,pH 7.4,含0.5 mol/L NaCl,0.5% BSA,0.3% Tween-20)1∶10稀释的待检血清,室温平缓摇动1 h,倾去反应液,用洗涤液(10 mmol/L Tris-HCl,pH 7.4,含0.5 mol/L NaCl,0.3% Tween-20)漂洗10 min×4次,加入按1/4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人IgG抗体(Sigma产品)室温平摇1h,倾去反应液,用洗涤液漂洗10 min×4次,甩干后加入新鲜配制的DAB底物液(0.6 mg/ml DAB,0.03% H2O2),观察出现较明显区带后用双蒸水冲洗终止反应。 1.5 ENA多肽抗体的测定:ENA多肽抗体谱试剂盒由深圳爱利国科技开发公司提供。检测方法:患者血清用缓冲液1:50稀释加于印迹膜上,37 ℃反应1 h,用含Tween-20的缓冲液冲洗3次后,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人IgG抗体反应1 h,用含Tween-20的缓冲液冲洗3次后,印迹膜与显色液反应。标准阳性抗体显色带由试剂盒内提供。 1.6 皮肤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查:取正常人皮肤,OCT包埋,冰冻切片,厚度为6 μm,加入经0.1 mol/L PBS 1∶20稀释的SLE患者血清37 ℃ 30 min,用0.01 mol/L PBS漂洗3次,加入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Sigma产品),37 ℃ 30 min,然后用0.01 mol/L PBS漂洗3次,干燥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7 狼疮带实验(LBT)检查:切取SLE患者前臂非暴露部位的皮肤,OCT包埋,冰冻切片,厚度为6 μm,加入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Sigma产品),37 ℃ 30 min,然后用0.01 mol/L PBS漂洗3次,干燥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免疫印迹检查结果:热分离法制备的人表皮抗原经SDS-PAGE、转移电泳及与SLE患者血清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发现,11/20例血清中IgG型自身抗体与55 000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大疱性类天疱疮血清与180 000抗原结合,皮肌炎和正常人血清不结合任何区带的抗[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实验性髌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关节软骨的病理改变 下一个医学论文: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5年随访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