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血小板功能及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l血弃去,然后采血8 ml,缓慢注入备有2% EDTA-Na2的塑料试管中(1∶9)抗凝,小心混匀。
  3. 实验指标: (1)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 取上述抗凝血2 ml按照文献[1]的方法测定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2)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的测定: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由于体内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性质不稳定,生物半衰期分别为30秒和2分钟,直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代谢产物TXB2,6-酮-PGF1α作为判断TXA2,PGI2含量的指标。为减少误差,每份标本均测定复管。放免测定药盒均由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提供。
  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自身前后比较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果
  1.血小板膜表面GMP-140的变化: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术后两组冠状循环中含量均明显上升,10分钟达到高峰,30分钟降至正常。两组变化趋势一致。
  2.血浆TXB2,6-酮-PGF1α及TXB2/PGF1α比值的变化: TXB2值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术后两组变化均明显增高,10分钟达峰值,30分钟降至术前水平,而6-酮-PGF1α术前两组差异不显著,术后两组在缺血后呈一过性下降,很快恢复至术前水平(10分钟),TXB2/6-酮-PGF1α的比值在术后10分钟达到峰值,见表1。

表1 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GMP-140、TxB2、6-酮-PGF1α的变化


组 别 术前 术后1分钟 术后5分钟 术后10分钟 术后30分钟
稳定性心绞痛          
 GMP-140(M/pit)   843±298   839±304  1 123±415*  1 241±463**   864±314
 TXB2(ng/L) 161.01±26.78 160.79±25.34 245.34±31.02* 318.45±70.01** 180.41±50.25
 6-酮-PGF1α(μg/L)  25.7±4.2  23.1±3.8   22.4±3.8   26.1±4.3  27.1±4.9
不稳定性心绞痛          
 GMP-140(M/pit)   1 235±423   1 367±418  1 570±513*  1 764±473**  1 352±42.5
 TXB2(ng/L)  318.4±70.4  323.5±72.3  383.6±82.5*  404.3±83.6**  324.3±80.1
 6-酮-PGF1α(μg/L)  26.4±6.3  24.3±4.3  24.8±4.5   26.5±5.3  27.4±5.6

  注:与术前比较,*P<0.05,**P<0.01

讨论
  GMP-140是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位于α-颗粒膜上,正常时不在血小板表面表达,只表达在活化的血小板表面,成为目前最具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且在启动和扩大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基础冠状循环中血小板膜表面GMP-140的含量、血浆TXB2的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提示前者冠状循环中血小板显著激活,说明两者存在着不同的发病基础[3,4]。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肌局部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研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经皮囊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髓治疗单房性骨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抗凝的护理
    超声心动图监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皮冠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的原因分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GP b  a受体拮抗剂在急
    介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置入支架术与球囊扩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