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增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
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HBV基因疫苗,由于其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且持久的细胞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采用佐剂等措施,促进HBV基因疫苗诱导产生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可能将增强其治疗效应。最近研究发现,含CpG基序(motif)的寡核苷酸(ODN)具有较强的Th1型免疫佐剂作用[2,3]。为此,我们合成了一段含CpG基序的ODN,构建了编码HBV S蛋白的基因疫苗pCR3.1-S,观察了CpG ODN对HBV基因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一) 细胞系和实验动物 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人肝癌细胞(HHCC)系为本室保存。实验动物采用雌性Balb/c小鼠,6~8周龄,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二) 质粒和宿主菌 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R3.1(Invitrogen公司);含编码adw亚型HBsAg基因s的重组质粒pCR3.1-S,由姚志强教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构建;宿主菌JM 109由本室李谨革博士惠赠。 (三) 主要试剂 RPMI-1640培养剂(Sigma公司);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lipofectamine转染试剂(Gibco公司);G418、HBsAg纯抗原(北京原平生物技术公司);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试剂盒、二氨基联苯胺(DAB)试剂盒、小鼠抗-HBs(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H-TdR(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Na251CrO4(美国杜邦公司);ODN 5′-TCAACGTT-3′和5′-TCAAGCTT-3′(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二、方法 (一) 重组质粒的构建 以计算机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从HBV感染者血清(adw亚型)中扩增HBV S基因序列;以T-A克隆法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R3.1;酶切、电泳鉴定含正向插入S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命名其为pCR3.1-S。 (二) 重组质粒的细胞表达 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基因转移,将重组质粒与空载体质粒分别转染细胞系Sp2/0、HHCC系。转染48~72 h后,1∶4~1∶8传代并以含G418培养基筛选。不同时间点收获转染细胞并以Western blot法检测HBsAg蛋白的表达。另取不同转染时间点的HHCC制作细胞爬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BsAg蛋白的表达。 (三) CpG ODN的合成 Krieg等[4]曾报道,ODN 5′-TCAACGTT-3′(CpG ODN,含CpG motif “AACGTT”)可在体外诱导小鼠B淋巴增殖及分泌免疫球蛋白等,而ODN 5′-TCAAGCTT-3′(非CpG ODN)无此效应。由此,我们选择合成了这两段ODN分别作为免疫佐剂和对照剂。而且,为增强其核酸酶抗性,对其进行了硫代磷酸骨架修饰。 (四) 免疫接种 按常规方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聚乙二醇(PEG)纯化,以无菌生理盐水溶解质粒并测定A比值达1.8~2.0。将Balb/c小鼠随机分组,每组小鼠5只。以0.5%盐酸布比卡因、0.1%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生理盐水为溶剂)处理小鼠股四头肌[5]。24 h后,以100 μg重组质粒接种处理后肌肉,分别以生理盐水、寡核苷酸5′-TCAACGTT-3′(50 μg*只-1*次-1)、寡核苷酸5′-TCAAGCTT-3′(50 μg*只-1*次-1)作为免疫佐剂。间隔两周加强注射,共接种2次。 (五)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检测 采用3H-TdR掺入法。2次接种后约1周,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以含10%小牛血清(FCS)的RPMI-1640培养基调细胞浓度至1~5×109/L,100 μl/孔加入96孔培养板。培养4~6 h后,分别加入10~30 μg/ml纯HBsAg至总体积达200 μl/孔。72 h时每孔加入0.5 μCi 3H-TdR,继续培养12~18 h。以多头细胞收集仪将细胞收获于“9999”型玻璃纤维滤膜上,红外线烤箱烤干后以β计数仪(Backman公司)液闪计数。增殖水平以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表示,SI=(实验组cpm-仪器本底)/(对照组cpm-仪器本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腺相关病毒和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