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基因重组的意义 |
|
分子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T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因此,不同个体间的病情差异可能是由于T细胞对HBV应答的改变所致,而这种应答的改变可用TCR基因重组来反映。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院1994年3月至1997年11月住院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62例,女23例,平均年龄28.4岁。健康对照64例,男41例,女23例,平均年龄30.1岁。所有患者平行检测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HBs、丙氨酸转氨酶(ALT)。 为了确定TCRβ基因重组与病程的关系,我们动态观察了19例患者。首份血TCRβ基因重组阳性者8例,TCRβ基因重组阴性者11例,共检测68次。随访时间1~37个月,每例患者最少检测2次,最多8次。 二、TCRβ基因重组检测[2] 每例采血1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其中含大量淋巴细胞),用含有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蛋白酶K溶液消化,37℃过夜,然后用盐析法提取DNA[3]。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消化(2U/μg DNA),电泳后转印到Hybond-Nylon膜上(Amersham, Buckinghamshire, UK),用紫外光固定,然后用32P-dCTP标记的TCRβ C1区cDNA探针杂交,65℃过夜。TCRβ C1区探针的标记采用随机引物法。杂交后Hybond-Nylon膜分别用2×、1×、0.2×、0.1×SSC和0.1% SDS漂洗,温度65℃。最后用Kodak X-Omat AR底片在-70℃曝光显影1~3 d。
结果
一、TCRβ基因重组的辨别[4] 用EcoRⅠ消化,11 kb和4 kb的带为胚系型带;用HindⅢ消化,8 kb、6 kb、3.5 kb的带为胚系型带,为非T细胞共有。不同于胚系型的带为重组带,见图1。
图1 经HindⅢ消化,箭头指处为重组带,余为胚系型带
二、TCRβ基因重组的检出率 病例组有38例(44.7%)TCRβ基因重组,对照组仅5例(7.8%)重组。经χ2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20.69,P<0.01)。38例TCRβ基因重组阳性的患者中,33例有EcoRⅠ 5.0 kb和/或HindⅢ 5.5 kb重组带,其中8例有EcoRⅠ 21 kb,5例有EcoRⅠ 4.5 kb,6例有HindⅢ 18 kb重组带。5例无EcoRⅠ 5.0 kb,HindⅢ 5.5 kb的患者中,2例有EcoRⅠ 21 kb,3例有HindⅢ 18 kb重组带。 三、TCRβ基因重组与疾病的关系 (一) 横断面比较 TCRβ阳性组38例患者有22例(57.9%)HBeAg阳性,阴性组47例患者中22例(46.8%)HBeAg阳性,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1.03, P>0.05)。阳性组的患者ALT均值(134±28)U/L高于阴性组(102±34)U/L,经t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4.64,P<0.01)。 (二) 随访观察结果 首份血TCRβ基因重组阳性的8例患者的36例次检测中,TCRβ基因的重组出现在ALT高峰前或与高峰一致,并与HBeAg检出相吻合;当TCRβ基因重组消失时,HBeAg阴转,抗-HBe出现,ALT降低或恢复正常,见表1。首份血TCRβ基因重组阴性的11例患者的32例次检测中,仅6例次检测出TCRβ基因重组,与ALT与HBeAg关系不明显,且ALT波动小。
表1 8例TCRβ基因重组患者的随访观察
例号 项 目 随 访 例 次 1 2 3 4 5 6 7 8 例1 HBeAg + + - + + + + + 抗-HBe - - + - - - - - ALT(U/L) 244 455 68 115 238 76 121 542 TCRβ + + - + + + + +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D的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