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地区 型丙型肝炎病毒包膜区cDNA序列分析 |
|
sequence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及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CV为长约9.4 kb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中E1、E2区是HCV基因组中变异最大的部位,其编码的包膜糖蛋白可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1,2]。E2包膜区内的高变区(HVR1)是产生中和抗体的关键部位,但对免疫逃避株无中和作用[3]。包膜区的高度变异导致病毒准种及免疫逃避株的产生,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我们对上海地区Ⅱ、Ⅲ型HCV E1、E2/NS1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分离株作比较,分析其同源性及变异特点。
材料与方法
一、血清标本 2份血清标本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传染病科住院患者,有输血史,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经Abbott试剂检测抗-HCV(+),上海华美试剂检测HCV RNA(+)。采用Okamoto基因分型法[4],1份血清为Ⅱ/1b型,另1份血清为Ⅲ/2a型。 二、HCV-E1、E2/NS1片段扩增 用异硫氰酸胍裂解,酚、氯仿提取HCV RNA,逆转录后,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得所需片段。PCR及测序引物参考HCV-J[5]、HCV-BK[6]、HCV-HB[7]及HC-J6[8]株序列,选择相对保守的区域设计,由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合成。 PCR及测序引物序列及位置如下: E1区Ⅱ型引物 外引物 S1 5′-CTCATGGGGTACATTCCGCT-3′ 397~416 A1 5′-GCG(A)AAGAGTAGCATCACAATC-3′ 1116~1136 内引物 S2 5′-CGGAATTCATGGCACATGGTGTCCGGGTT-3′ 452~471 A2 5′-CGGAATTCATCACAATCAAA(G)ACCTTAGCC-3′ 1104~1125 E1区Ⅲ型引物 外引物 QS1 5′-CCGACCTCATGGGGTACAT-3′ 392~410 QA1 5′-CAAAGAGTCATTGCAGTTCAG-3′ 1279~1299 内引物 QS2 5′-CGGGATCCATGGGGAACTTACCCGGTTGCTC-3′ 499~518 QA2 5′-CGGAATTCCGGTGCGGTTGATGTGCCA-3′ 1258~1276 E2区Ⅱ、Ⅲ型通用引物 外引物 S3n 5′-GGTCACCGCATGG(CG)TTGGGA-3′ 943~962 A3n 5′-CACGTCTTGGTGA(AG)CC(CG)AGTG-3′ 1671~1691 内引物 S4n 5′-CGGGATCCTGGGATATGATGATGAACTGGTC-3′ 958~980 A4n 5′-CGGAATTCCAGCACGTCTGTCTCATTCTCC-3 1590~1611 * 划线部分为酶切位点 三、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 采用DNA测序试剂盒,根据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原理,在373A DNA全自动测序仪上测定,测序引物采用PCR扩增时的内引物,同一片段正反两方向测定。
结果
一、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Ⅱ型HCV株经外引物S1、A1及内引物S2、A2扩增,Ⅲ型HCV株经外引物QS1、QA1及内引物QS2、QA2扩增,得到片段包含全部E1及部分C区片段,Ⅱ型长度为674 bp,Ⅲ型长度为778 bp。Ⅱ型、Ⅲ型HCV经外引物S3n、A3n及内引物S4n、A4n扩增得到长度为654 bp的部分E2区片段。 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测定了上海株Ⅱ型HCV-SH2、Ⅲ型HCV-SH3的E1区及部分E2区(包括两个高变区)共1 005 bp的核苷酸序列,并与国内外其它分离株进行了比较,其同源性结果列于表1。
表1 上海株Ⅱ、Ⅲ型与其它分离株E1、E2/NS1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重组复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Balb C乳鼠实验性感染汉坦病毒与脑神经细胞凋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