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和非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 细胞早期分泌相的改变 |
|
mn;0.53* 2.06±0.61**# 6分INS 32.4±15.7 57.4±8.1* 82.1±15.9**# C-P 1.32±0.88 1.45±0.39 1.63±0.46* ^ΣINS 136.7±60.1 140.3±14.2 184.3±21.4**## △ΣC-P 2.64±0.77 2.67±0.42 3.24±1.09*#
注:统计时将INS原值转化为自然对数值,C-P原值转化为加1的自然对数值,INS单位为mIu/L,C-P为nmol/L;与 对照组 比,*P<0.05,**P<0.01;与 非肥胖组 比,#P<0.05,##P<0.01
二、结果 1.各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空腹INS、C-肽的变化:肥胖高血压组INS和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肥胖高血压组(P<0.05~0.01),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表2)。 L-ARG兴奋试验:(1)峰时:对照组2分钟时INS和C-肽分泌达峰值,肥胖高血压和非肥胖高血压组4分钟时达峰值;(2)峰值:对照组与非肥胖高血压组INS较空腹值增加倍数分别为9倍和7倍左右,C-肽约为3倍;而肥胖高血压组INS峰值仅为空腹约4倍,C-肽约为2倍。L-ARG兴奋后各时间点INS和C-肽比空腹增加值之和(△Σ):肥胖高血压组△ΣINS和△ΣC-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肥胖高血压组(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 2.多元相关分析:肥胖高血压组多元相关分析见表3,经调整性别和年龄后,△ΣINS与DBP和BMI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空腹INS与BMI也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非肥胖高血压组多元相关分析未发现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表3 肥胖高血压患者经调整性别和年龄后血压和其它指标的偏相关系数
空腹INS △ΣINS BMI SBP 0.32 0.39 0.28 DBP 0.37 0.46* 0.34 BMI 0.67** 0.54**
注:*P<0.05,**P<0.01 三、讨论 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高血压患者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的研究尚无报导。以往用静脉注入葡萄糖或胰升糖素刺激法来评价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肥胖高血压患者本身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减弱,而且β细胞对葡萄糖敏感性减低〔4〕,不能真正反映β细胞的功能状况;L-ARG通过本身携带的正电荷,加强β细胞膜的去极化,使钙离子通道开放,胞浆钙离子浓度升高而加强INS的分泌。此外L-ARG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的底物,NO合成增加,而NO具有扩血管作用〔5〕,适宜肥胖高血压患者。 1.L-ARG刺激后各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改变:从本实验结果来看,肥胖高血压患者空腹INS和C-肽水平增高,而非肥胖高血压患者空腹INS与C-肽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受体数目下降且亲合力降低,从而导致胰岛β细胞储存的分泌颗粒代偿性增多。同时还发现肥胖高血压组INS和C-肽分泌峰值较对照组延迟至4分钟,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肥胖高血压组,肥胖高血压组△ΣINS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肥胖高血压组,其结果与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β细胞对L-ARG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有关。令人感兴趣的是肥胖高血压组INS峰值较空腹值升高倍数却低于对照组和非肥胖高血压组,这可能与其空腹值增高及β细胞代偿功能有限有关。如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加重,β细胞功能也逐渐衰竭,直至丧失,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二十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 下一个医学论文: Graves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