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针抽吸诊断和治疗甲状旁腺囊肿十三例报道 |
|
施秉银 汤楠 马秀萍 郭辉
甲状旁腺囊肿占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1%。1905年Goris报道第一例颈部甲状旁腺囊肿,1925年DeQuervain报道第一例纵隔甲状旁腺囊肿。截止目前,在世界文献中报道约230例。1978年Clark报道首例经皮穿刺诊断和治疗该病的病例。我们自1989年至今采用简便易行的细针穿刺抽吸诊断和治疗13例,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本组13例患者为1989年~1997年7月间我院内分泌门诊患者。男4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1:2.25,年龄12~80岁(平均40±18岁)。病史3天至3年不等,最长者30年,系一80岁老年女性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包块,其中1例有压痛;另1例有声音嘶哑,由于该患者病史仅16天,故临床高度怀疑甲状腺癌。 所有患者均行细针穿刺抽吸,穿刺时尽量吸尽囊液。穿刺后一月复诊。如复发再行穿刺,无复发则每隔半年随访一次。抽吸出囊液-20℃保存,行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析。PTH测定采用放免法,药盒购自DPC公司,所测PTH为中段PTH(m-PTH)。 二、结果 本组13例中10例经单纯一次穿刺抽吸完全治愈,2例经2次单纯穿刺抽吸治愈,另1例患者居住地离医院较远,要求在短期内彻底治愈。故在首次吸出33ml囊液后注入硬化剂盐酸四环素2ml,但次日囊肿又迅速增大,即行穿刺吸出70ml囊液。一周后再次穿刺吸出囊液10ml,再次注入盐酸四环素1.5ml。已随访2年半未再复发。抽吸出囊液自2ml至80ml不等,平均29.2±28.1ml。9例囊液呈清亮纯净的水样液,2例呈淡黄稍混浊液,1例呈乳白稍混浊液,1例为淡黄清亮液。 囊液内PTH水平均升高,其中5例大于12μg/L(1200ng/dl),其余8例自0.49~4.98μg/L不等,平均3.16±1.67 μg/L(正常人血清水平为0~0.27μg/L)。另外,在此期间曾对5例甲状腺囊性病变囊液进行了PTH测定,其PTH均很低或测不出。 讨论:甲状旁腺囊肿在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症状的颈部包块。囊肿较大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可因喉返神经受压而出现声嘶。一般认为大部分甲状旁腺囊肿为非功能性的,但有少数为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功能性者临床可同时伴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表现。本病单靠临床很难作出正确诊断,大部分被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近年来随着超声,CT等检查和细针抽吸活检的广泛开展,使不少患者通过非手术方法即得到正确诊断。甲状旁腺囊肿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绝大部分甲状旁腺囊肿的囊液外观呈无色清亮的水样液。其二,甲状旁腺囊肿囊液内PTH水平均升高,可达正常血清水平的2倍至数千倍。 本病过去主要经手术治疗,近年来采用细针穿刺抽吸或加硬化治疗者渐有报道,大部分病例可经保守治疗而愈,少数保守治疗失败者需行手术治疗。本组资料显示,单纯细针穿刺抽吸即可有效治愈本病。本组10例经单纯1次穿刺抽吸而愈,2例经2次穿刺抽吸而愈。另一例虽实施了硬化治疗,但并非单纯穿刺抽吸失败,而是由于患者要求在短期内完成治疗,方采用了硬化治疗。这些患者经3个月~8年随访无一例复发。截至目前,在世界文献中尚无一例甲状旁腺囊肿系癌性囊肿的报道,故凡诊断为甲状旁腺囊肿者应首先采用保守治疗。
作者单位:710061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分泌代谢病研究室
上一个医学论文: Sipple综合征一例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肾脏胎儿型间叶性错构瘤引起低血糖症一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