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或者肝硬化失代偿等严重 肝病,引起一系列代谢及内环境紊乱所致的中枢神经功能 障碍,出现精神和神经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肝性脑病在临 床上比较常见,对其诱因、发病机制、治疗等已经有大量的 研究及报道,本文旨在与同行探讨肝性脑病的诊治,预期积 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为此类患者服务。
1 肝性脑病的定义及分类
肝性脑病是终末期或严重肝病的重要合并症,直接因 肝功严重受损而致代谢紊乱和失衡。此种内环境的紊乱又 导致了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 即称为肝性脑病或肝昏迷。 为更好的对肝性脑病进行诊治,将其划分为如下种类, 即:急性或暴发性肝衰竭、终末期失代偿肝病、各种诱因导 致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昏迷以及由直接门-体分流造成肝性 脑病。通常有明确原因或诱因的肝性脑病较容易逆转,预 后较好。而因肝细胞大片坏死或慢性终末期肝病所致的预 后恶劣。此时药物治疗很难有效,而肝移植可能是治疗的 唯一选择。 临床为治疗肝性脑病和判断预后,又将肝性脑病分为 Ⅲ期。Ⅰ期亦称肝昏迷前期,主要表现为行为及精神障碍 和异常;Ⅱ期主要有神经精神症状,如广泛腱反射活跃,定 向力记忆力障碍,常可闻及肝臭;Ⅲ期患者有明显意识障 碍,但仍有反射存在;Ⅳ期患者各种深浅反射均消失,处于 深昏迷状态。通常Ⅰ、Ⅱ期患者有较大的可逆性,而Ⅲ、Ⅳ 期患者常不易逆转,预后很差。
2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为代谢性中毒性脑病之一(其余两种分别为 尿毒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3种代谢性脑病均为代 谢紊乱及代谢毒物直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肝性 脑病时,肝细胞因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肝功能衰竭,大量代谢产物无法由肝细胞处理而聚集血液,其中重要的有氨、酚、 硫醇、某些神经递质。加之患者存在负氮平衡、酸碱紊乱,前 者体内芳香族氨基酸增加,后者常造成碱中毒,使体内氨产 生增加。最后由于肝性脑病时,内毒素、低氧血症、脑血流减 少等可直接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使上述血中聚集的有毒物质可大量透 过血脑屏障并进入脑细胞,直接造成中毒损害。因此,负氮 平衡、碱中毒、血脑屏障受损是发生肝性脑病的基础。 另外,氨中毒假说、假神经递质假说、血浆氨基酸失衡 假说、抑制性神经递质假说等在教材、学术杂志上都有很多 的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3 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
3.1 诱因 临床发生的肝性脑病,通常有明显的诱发因 素。主要的诱因为消化道出血、感染、某些药物、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紊乱、过量的蛋白质摄入。对肝性脑病的诱因的 确定,不仅为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而且在纠正处理了某 种诱因后,临床昏迷常能转为清醒。甚至对进一步研究肝 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避免和预防肝性脑病的再次发生 均有重要意义。当临床确定发生肝性脑病无明确诱因时, 则为肝衰竭所致,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暴发性肝炎的急性肝 功能衰竭,或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晚期,治疗常无效,预后很 差,肝移植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
3.2 临床表现和分类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由肝功能明 显损害和不同程度地神经精神症状组成。其原有基础肝病 均较重,主要为肝硬化及严重肝坏死引起的暴发性肝衰竭。 临床将肝性脑病分为急性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终末期、肝 硬化伴诱发因素所致肝性脑病、门-体分流脑病4种类型。 由于其疗效、预后不同,临床应分清其不同类型。为评价疗 效,前面已经叙述了肝性脑病的分级,临床疗效与昏迷程度 明显相关,因此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