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的聚集,减轻再灌注损伤 [10,11] 。
3.3 补体与红细胞变形能力(ED) ED是影响血液流动 性和黏滞性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必要 条件。ED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ED的下降和血浆补 体激活有密切关系。刘成玉等研究发现CHD患者的红细 胞滤过指数(EFI)、sC5b-9明显升高,且不同类型CHD之 间亦有差别 [12] ,以AMI患者各指标升高最明显,有并发症 者和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各指标增高较无并发症和单纯 CHD者更明显。王丽君等 [13] 亦发现CHD患者的ED下降 与血浆sC5b-9的升高有密切关系。sC5b-9的升高导致 ED降低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sC5b-9升高直接作用与 红细胞产生攻膜作用,以及红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 关 [14] ,使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破坏,引起ED下降,进而参 与CHD的发病。
3.4 补体受体在CHD中的表达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淋巴 细胞和红细胞上的补体受体1(CR1)明显下降,且与冠心病 病情变化有关 [15] 。CR1的降低可导致:CIC清除障碍,沉积 在心肌组织,引起心肌损伤破坏;激活白细胞,释放氧自由基 和血管活性物质,破坏心肌细胞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对补 体系统活化后生成的MAC抑制作用减弱,使MAC沉积在心 肌组织直接破坏心肌细胞。CHD患者CR1表达下降可能与 下列因素有关:由于CHD患者血液循环中CIC增多,占据了 CR1位点,细胞膜上CR1空位减少,同时CR1在转运CIC的 过程中可被吞噬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破坏,导致CR1数 量的减少;也可能由于 CR1免疫调节功能紊乱,CR1免疫黏 附促进因子活性降低和免疫抑制因子活性升高,导致了 CHD患者淋巴细胞和红细胞CR1表达降低。
4 补体成分检测在CHD中的应用
补体终末复合物C5b-9是补体激活的最重要的标志 物,是反应心肌细胞坏死的极早期的可靠指标之一 [16] 。血 浆中sC5b-9浓度越高,补体激活越充分,心肌缺血损伤范 围越大,心脏功能就越差。所以激活的补体系统特别是终 末共同途径直接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大小和心脏功能紊乱有 关。sC5b-9的动态变化参与了AMI的发生和发展,与病 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AMI患者病情严重 程度与预后及随访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C1抑制剂(C1INH)是血浆中的重要调节蛋白,AMI 患 者中C1INH明显升高,与血浆D-二聚体两项指标阳性率 达100%,可作为AMI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
C3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血清中 C3是预测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 [17] 。在从SAP到 UAP,最后发展到AMI的过程中,血清中C3水平呈逐渐增 高的趋势,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及心肌损伤的程度有 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5 补体与CHD的治疗
鉴于补体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 主要集中在使用药物来抑制补体激活或反应链,达到减轻心 肌损伤的目的,研究较多的药物有肝素及相关的氨基葡聚糖 类(AGA,如PPS与N-乙酰肝素)、C1酯酶抑制剂、可溶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