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天尾静脉采血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通过白细胞减少的程度确定小鼠是否受到免疫抑制。
1.2.4 实验动物的接种
小鼠通过吸入乙醚麻醉,使其昏迷超过1 min,抑制吞咽反射。取30 μl不同浓度或不同菌株的烟曲霉孢子悬液(孢子活力>90%)滴入一侧鼻孔;阴性对照组小鼠进行同样麻醉,接种等量的含有0.05%吐温80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小鼠不注射孢子悬液和生理盐水。
1.2.5 动物感染过程监测、脏器处理及感染菌株鉴定
感染后15 d内,每日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测量体重,计算生存率;取感染死亡小鼠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肺脏进行组织匀浆,稀释至浓度为1.0×10-3g/ml。取200 μl涂布在PDA平板培养基上,28℃培养3 d,进行菌落计数。将脏器剩余部分用10%(v/v)甲醛固定,浸入石蜡,切片,HE染色。15 d后,将仍然存活的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处死小鼠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肺脏的操作同前。将组织匀浆培养得到的菌株,利用小琼脂块培养法进行初步鉴定。提取菌株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E1m4和rE2m4)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6〕,并进行DNA序列测定。将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烟曲霉序列进行比对,以验证该菌株是否为烟曲霉。以上实验重复3次。
1.2.6 烟曲霉致病力的比较
通过综合分析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平均体重、肺组织匀浆的菌落计数及其组织病理学变化来比较7株烟曲霉的致病力。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对生存率进行Logrank检验,对Log (CFU/gram)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接种浓度的确定
接种烟曲霉JLC 50134 共7个浓度的孢子悬液,生存率计算结果见表1。发现浓度为1.0×107 CFU/ml时,在第3天50%的小鼠死亡,确定该浓度为实验接种浓度。表1 烟曲霉不同浓度孢子感染小鼠生存率(略)
2.2 小鼠的生存状态
注射环磷酰胺前,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7.2±0.23 )×109 CFU/ml,注射环磷酰胺后第5天,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5±0.45 )×109 CFU/ml,证实小鼠处于免疫抑制状态〔7〕。感染组小鼠接种孢子悬液2~3 d后,可见活动减少;7~8 d后表现为消瘦、体重急速下降,甚至死亡。阴性对照组小鼠接种等量生理盐水1~2 d内,活动减少,体重稍有下降,2 d后逐渐恢复正常,无死亡。正常对照组小鼠活动良好,体重上升。
2.3 小鼠生存率比较
JLC 50134感染小鼠的生存率较低,接种后第2天开始出现小鼠死亡,第3天时迅速下降至50%,第4天时生存率仅为10%,第5天时生存率为0。而JLC 30566感染小鼠在第5天时才出现死亡,第6天时生存率达50%,此后再无下降。JLC 31106感染小鼠第5天生存率为75%,至第7天时下降至37.5%,第10天后生存率降至25%。另4株烟曲霉感染小鼠的生存率变化与JLC 31106感染小鼠相似。JLC 50134感染小鼠的中位生存期为4,JLC 30566感染小鼠的中位生存期为6,其他5组均为5。Logrank检验结果为χ2=14.288,P<0.05。故可认为7组小鼠总体生存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JLC 50134感染小鼠生存率较低,JLC 30566感染小鼠生存率较高。见图1。
2.4 小鼠平均体重比较
7组小鼠感染后平均体重均开始下降,JLC 50134感染小鼠平均体重下降的幅度和速度最大,第3~4天1 d内小鼠平均体重下降约8.0 g,此后全部小鼠死亡。说明该菌感染造成的病理损害非常严重和迅速。JLC 30566感染小鼠的平均体重下降的幅度和速度最小,在第5~6天时下降约3.6 g,第7天后逐渐停止下降,随后稍有上升。说明该菌感染造成的病理损害相对较轻。其他5组的变化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下降幅度最大者1 d内约为4.9 g。阴性对照组仅在接种生理盐水后的5 d内平均体重下降,随后逐渐上升,在第9天后逐渐恢复至接种前水平,并不断上升。见图2。
2.5 小鼠的组织匀浆培养和菌落计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