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治疗 急性肺不张
我院2003年3至2007年11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性肺不张25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急性肺不张,均为我院外科病房或ICU的住院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18~80岁。其中胸部手术6例,上腹部手术5例,胸外伤术后8例,颅脑术后3例,急性肺部感染3例。25例手术患者,肺不张均出现在术后2~5 d。已行气管切开2例,机械通气3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胸片或胸CT检查,确诊肺不张,其中右上叶不张1例,右中叶不张8例,右下叶不张4例,右全肺不张3例,左全肺不张1例,左上叶不张3例,左下叶不张5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前向清醒患者或昏迷患者家属解释纤维支气管镜的治疗目的、操作过程及方法。全程在多功能监护下进行,并备好抢救药品和吸痰器、灌洗液。一般用温0.9%氯化钠溶液250 ml。术前禁食8 h,患者仰卧位,用2%利多卡因常规表面麻醉,纤维支气管镜涂抹石蜡油后经鼻腔或气管切开套管或气管插管进入,依据X线胸片、胸部CT检查所示肺不张的相应部位,先作健侧检查,同时吸除支气管内分泌物。而后进入患侧支气管检查,了解肺不张性质,依据不同性质,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阻塞支气管开口处的分泌物及痰栓、血凝块,有出血者局部注入止血药物。对分泌物或血块不易吸出时,可用活检钳钳夹,并用已备好的温0.9%氯化钠溶液,每次10~20 ml反复冲洗及吸引,灌洗液总量一般<100 ml。痰液或灌洗液送细菌学检查。对清醒者可用鼻导管高浓度吸氧;对机械通气患者术前用纯氧通气,操作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80%时即退镜。术后24 h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根据情况考虑是否再冲洗。冲洗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并体位引流,以保持治疗效果。
2 结果
25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引、灌洗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肺部听诊呼吸音即刻恢复或较前增强,17例镜下见:阻塞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较为严重,痰栓9例,黏稠分泌物9例,血凝块7例。有7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2次。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心跳骤停、心律失常、呼吸停止、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1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有不同程度下降,经高浓度吸氧或纯氧通气后很快改善。
3 讨论
急性肺不张在危重病患者中是一常见并发症,其主要的病因是支气管阻塞。造成支气管阻塞的主要物质有痰栓,黏稠分泌物及血凝块等。文献报道,有74%的急性脊柱损伤患者,85%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高达90%的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和20%~30%上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肺不张。引起肺不张的常见原因有:(1)患者病情危重,全身衰竭,不能活动或长期卧床,或因神志意识障碍咳痰无力或不能咳痰[1];(2)胸部手术,术中反复刺激肺组织,导致支气管痉挛,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清除机能减小[2];(3)全身麻醉和外科手术后,患者由于强迫卧床,伤口疼痛,刀口包扎及止痛剂的应用等因素使膈肌活动减弱,咳嗽反射减弱,呼吸变浅,肺泡膨胀不全,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吞噬细胞功能受抑制,支气管纤毛摆动减弱,导致分泌物聚集在肺泡及支气管内不易排出[3];(4)禁食、发热等因素导致机体不同程度脱水,或使用利尿剂,机械通气气道湿化不足使患者痰液黏稠或痰痂形成难以排出,而阻塞支气管导致肺不张;(5)胸部外伤后因肋骨骨折,血气胸及胶布固定处理,使胸部活动明显受限,加之疼痛及卧床等因素,使气道排痰困难,分泌物及血块不易排出,而导致肺不张。
常规治疗急性肺不张的方法包括雾化、拍背、鼓励患者翻身咳嗽,经鼻、口腔吸引以促进排痰,气管切开者可用吸痰器吸痰。但普通吸痰管吸痰是盲目的,深度不够,往往达不到病灶部位,只能吸到气管内部分分泌物,抽吸不干净,治疗效果欠佳。急性肺不张患者病情常较危急,症状严重应及早采取积极措施,否则易在持续肺不张区域内发生继发性肺炎,肺脓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分流增加致缺氧、呼吸困难。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能直视下观察气道,黏膜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