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晚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3.8%,也是肺心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感染、休克、缺氧、酸中毒常是常见的诱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心病常因感染、缺氧、红细胞增高及酸中毒而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改善心功能
长期氧疗:长期低流量吸氧,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和血细胞比容,逆转红细胞增多症,防止肺心病恶化。长期氧疗是指离开医院后进行的家庭氧疗,携带式供氧装置及各种节氧装置的应用为长期氧疗提供了有利条件。若患者不吸氧气时,动脉血氧分压<60 mm Hg,应考虑长期氧疗。吸氧>15小时/日,持续数月至数年。这不仅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排血量,缓解症状,增强体质,改善预后,甚至可使增厚的肺血管改变逆转。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肺心病缓解期可适当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伊那普利等)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等)。但要慎用地高辛和利尿药。
改善微循环:服用川芎、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当归、郁金、鸡血藤等活血化瘀,也可用小剂量肝素莨菪类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扩张周围肺小动脉,肺动脉压下降,减少右心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教 育
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有关肺心病的卫生常识教育和医护指导,以调动战胜疾病的主动精神。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