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理气通降法治疗痞满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指出:柴胡,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性平而不寒不热,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具有行气止痛之功,为理气之良药。李时珍称它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二者均为君药。白芍:性苦、平、无毒,归入肝、脾二经,能柔肝敛阴,助柴胡疏肝,令肝气条达无犯胃气为臣药。《本草纲目》强调:“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甘草:性甘、平、无毒、通行十二经,为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芍药甘草汤),能缓急止痛为使药。郁金功能活血祛瘀而止痛,行气解郁而疏泄肝郁,胁为肝之分野,肝郁疏泄失常,可致肝经受病,气滞胁痛,甚则血行不畅。郁金入肝,善治肝病,与柴胡、香附、白芍配合使用效果更佳。方中应用广郁金更长于行气解郁为佐药。气味清香而不烈,性温和而不峻,常与香附同用,增加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作用,对于肝失疏泄,脾胃气滞的脘腹疼痛,嗳气吞酸等症均有良效,为佐药。

  另一组药物是以通降(和胃)作用为主的药物,包括枳壳破气消痞,化痰消积,为辛散苦降,气锐性猛作用力强的善行中焦之气的要药。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功可调畅肠胃气机。陈皮辛苦性温,理气健脾,化痰止呕,气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因其味辛性温,芳香行气除满,中焦气机不畅致脘腹胀满或疼痛,因其具有辛升温散之功,归脾经,升发脾胃之阳,调理中焦脾胃之气,故配伍内金消食药治疗消化不良之证更为适宜,为佐药。苏梗味辛性温,可行肠胃滞气,宽胸利膈,理气解郁之性和平,体虚之人更为适宜,为佐药。

  全方共奏理气通降,和胃止痛之效。此方能使肝木疏泄条达,脾升胃降功能正常,适用于肝胃不和型的治疗。本方的加减应用:如有食滞者,可加焦三仙。焦三仙是以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组成,均有消食除胀,行气化积之功。脾虚者可加白术,补脾燥湿。脾湿重者可加藿香、川厚朴醒脾和胃,化湿降气,除满降逆止呕。如兼有便秘者可加虎杖、大黄,能泻下通便。全方药物配伍得当,切中病机,六腑以通为顺,共奏理气通降法之功,以治疗肝胃不和诸证。

  根据现代部分实验室研究报道,香附、苏梗、枳壳等理气药可以调节胃肠蠕动及幽门括约肌功能,减轻胆汁反流,缓解黏膜下血管痉挛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能够排出胃肠积气、积物等[1]。陈皮不仅能使胃肠道蠕动增加,且使其有节律性[2]。本方既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又体现出现代药理学基础。因此,笔者认为理气通降汤配合临床辨证加减应用治疗痞满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一定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且无副作用。

  根据理气、通降的基本治法,结合中医药性理论,并参考现代药理研究,创制治疗FD的基本方,经临床观察,优于柴胡疏肝汤对照组。因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变,发病率高,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而中医以其整体调节的独特方法在本病的治疗中显示了优势。

  [参考文献]

  1 危北海.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20.

  2 崔树德.中药大全.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71-389.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多中
    理气消症汤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临床观察
    补气通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理气药的心得的浅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