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营养支持状况进行分析以指导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29例呼吸机依赖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机依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卡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过高、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结论:营养不良是造成呼吸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予呼吸机依赖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提高撤机成功率。
【关键词】 呼吸机依赖 营养支持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我院ICU病区共收治各种病因并发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超过1周以上且脱机失败1次以上者29例,男17例,女12例,使用时间15~52天。病种包括:COPD并肺部感染16例,脑梗死5例,心力衰竭3例,农药中毒2例,脑出血术后2例,肺挫伤1例;均已渡过急性应激状态。第一次脱机失败前1周内,营养支持状况:均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乳剂和葡萄糖液,其中25例并用牛奶、鸡蛋糊、米汤、水果汁等辅食定时胃管推注,4例因反流予禁食,据计算,日总供给热量:15~20kcal/(kg·日)7例、21~25kcal/(kg·日)18例、26~30kcal/(kg·日)4例,碳水化合物占非蛋白热卡比例为50%~60%10例、60%~70%17例、70%以上2例。蛋白指标:血清白蛋白20~25g/L 3例、26~30g/L 11例、31~35g/L 14例、36~40g/L 1例;血红蛋白70~80g/L 3例、81~90 g/L 8例、91~100 g/L 11例、101~120 g/L 7例。
结 果
29例病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能量供给不足、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过高、低蛋白血症、贫血等,造成一定的营养不良。
讨 论
机械通气是ICU抢救危重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正确合理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被认为是撤机成功的关键,而营养支持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临床所忽视;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是造成呼吸肌收缩无力或萎缩,以至呼吸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对呼吸机依赖患者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减少了带机时间,提高了撤机成功率,减轻机械通气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造成营养不良原因:缺乏规范的管理以及一些ICU医师对营养支持缺乏经验,没有很好重视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剂的热卡不足、营养物质不全面,对营养支持的配方、应用方法不了解,经常不正规地应用肠外营养(PN),如没有足够能量补充的情况下单用氨基酸支持、对需要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用单瓶输注的方法且没有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氮量、PN支持较少使用“全合一”方式、不考虑个体情况而套用一个营养配方于多个患者、对存在反流误吸的患者没有采取积极措施,营养支持的监测也做得较少,因而影响了营养支持的效果。
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细胞的代谢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而且可减少蛋白的分解和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的状态下,机体由于①炎性反应、发热、低氧血症等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亢进,能量消耗增加;②心肺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插管后妨碍了正常进食,从而引起营养物质摄入不足;③长期缺氧、高碳酸血症、心功能不全、胃肠道瘀血,造成了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加重营养不良,导致呼吸肌做功无力,肺顺应性下降,严重影响呼吸功能,造成呼吸机依赖。合理有效足量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呼吸肌的肌力和运动耐力,增加通气驱动力,提高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储存水平,以改善通气功能,增强机体免疫防御能力[1]。但营养过度也可使CO2产生增加,维持正常PaCO2做功增加,导致高碳酸血症,加重呼衰,同样不利于撤机。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气管内置管或气管切开,妨碍了正常进食,肠内营养容易被忽视。但研究证实,肠内营养是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法[2]。肠内营养的作用不仅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更重要的是维持内脏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有着肠外营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肠内营养可避免因禁食引起的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消化道的肠腔屏障、黏膜屏障、免疫屏障和正常菌群屏障功能。完整的肠屏障功能能防止细菌、毒素移位,有助于预防肠源性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同时,肠内营养剂如瑞素、瑞先、能全力等,因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