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吸氧、止咳、镇静、抗感染及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mg/次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缓慢静注,2次/日,疗程3~7天。结果: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小儿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病理变化为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毛细支气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喘憋较著。治疗当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抑制喘憋。2008年4月~2009年12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8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70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年龄2~18个月,男94例,女56例。诊断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喘憋、气促,肺部有喘鸣音及湿啰音。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结核感染、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治疗前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吸氧、止咳、镇静、抗感染及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mg/次,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缓慢静注,2次/日,疗程3~7天。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7天,咳嗽、喘憋消失,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②有效:治疗7天,咳嗽、喘憋减轻,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减少;③无效:治疗7天,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好转。
统计学方法:疗效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讨 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2岁以内的婴幼儿,是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引起。病理变化为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毛细支气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喘憋较著。发病是因为小儿的管腔细小,易因黏性分泌物、水肿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发生梗阻。而且小儿的排痰不畅,痰液易在毛细支气管内滞留而导致肺气肿、肺不张。治疗当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抑制喘憋。
氨溴索是一种较新的黏液溶解剂,促进痰液溶解,降低痰黏度,使痰易于咳出。研究表明,其可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加速黏膜纤毛的运动,从而维护呼吸道的自净;同时能使痰液中的酸性黏多糖纤维分解,并抑制支气管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的酸性糖蛋白的合成,降低痰液黏滞性,显著促进排痰[3]。另外,还具有抗氧化、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松弛气道平滑肌、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维持肺泡稳定等作用[4]。
我们对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80例进行临床观察。总共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加用盐酸氨溴索80例)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张瑞珊,赵源,谭娴玲.普米克令舒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5):289-291.
3 万俊,赵茹凌厉,等.沐舒坦预防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