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数据统计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者14例,好转者6例,心电图有明显改变者6例,死亡2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肺心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都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其中同时存在要比单纯单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8例患者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82岁。所有患者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史,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症状,其中6例有心绞痛发作病史,4例有陈旧性间壁心肌梗死病史,4例有左心衰竭症状。
1.2 诊断标准:肺心病按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修订的诊断标准。冠心病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诊断依据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谱,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
1.3 症状及体征及并发性反应: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同时伴心前区疼痛12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6例,出现低血压休克2例,20例出现下肢水肿、肝肿、压痛阳性。合并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病4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kPa)以上。合并脑血栓形成4例,心房纤颤2例。
1.4 辅助检查:28例患者心电图均有肺型P波,右心室肥厚,其中12例出现左胸导联S-T段压低,冠状T波,4例出现V1~3导联QS波,3例左室肥厚伴劳损,3例频发室性早搏,3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胸部X线提示左右心室均增大,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弱(心肌明显缺血)。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阻塞。
1.5 治疗方法:28例患者均在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利尿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2次/d,阿司匹林75 mg顿服,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10μg/(kg?min),持续72 h后,口服欣康20 mg,3次/d维持。
2 结果
28例患者中、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者14例,好转者6例,心电图有明显改变者6例,死亡2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肺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由于长期缺氧,使内皮细胞增殖和肺小血管平滑肌细胞沉积,内膜增厚。肺部感染是诱发和加重肺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症的关键。由于肺心病患者长期反复感染,其病原菌多为混合性,且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肺部感染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故应以联合用药为宜,但其具体抗生素选择应根据痰培养及其药物敏感的测定结果而定。其感染菌以肺炎双球菌及大肠杆菌为多见,并对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等敏感。鉴于上述理由,在未能明确致病菌情况下,应选用抗革兰阴性菌为主的药物。肺心病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60%合并厌氧菌感染[1],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时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以250 ml,2次/d 静脉滴注。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阳性的需氧菌及厌氧菌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且耐药菌株少,也可常规用,我们常以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0.2 g/次,2次/d 静脉滴注。我们常规予以硝苯吡啶10~20 mg/次,3次/d 口服。硝苯吡啶可以扩张肺中、小动脉,减低肺循环阻力,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后负荷。因其抑制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改善通气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缓解老年人冠状动脉贮备能力的下降。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血黏度增高,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可导致不同程度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加重高血黏度,使体内处于高凝状态,甚至处于亚DIC状态,明显影响血流速度,尤其是各系统器官的微循环,甚至处于亚DIC状态,明显影响血流速度,尤其是各系统器官的微循环,从而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作用;还可以扩张冠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