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结核16 例临床诊断分析 |
|
文献报道相同[1-3],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消瘦及右下腹包块,如同时伴有结核中毒症状和(或)肺部结核病变则强烈提示肠结核。然而当部分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时,常无毒血症状,无发热或有时低热,不伴有肺结核或其他肠外结核,易造成误诊。本组中有4例有急腹症表现,术前均未能诊断为肠结核,因此必须提高对肠结核及外科并发症临床表现的认识,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也不能忽视肠结核的可能。 对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肠结核的确诊率。本组中PPD皮试12例中有11例强阳性或阳性支持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腹部B超检查对发现腹部包块及腹水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胸部X线检查在大多数的病例中发现有肺结核;腹部X线检查对诊断其并发症肠梗阻和肠穿孔也价值较大。本组病例中均未发现腹部钙化灶,说明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不明显。X线钡餐检查与钡剂灌肠可显示肠管激惹征及充盈缺损和狭窄征象:溃疡型显示回盲部激惹现象,易充盈,造成钡影残缺;增生型可见回盲部有不规则充盈缺损,近段肠管扩张,盲肠变形,升结肠缩短。本组中,腹部CT检查7例,未见异常2例,余5例见肠壁增厚、囊实性包块和肠梗阻,说明腹部CT在对怀疑肠结核而暂不愿做结肠镜者可先作腹部CT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肠结核较为有价值的方法,结肠镜下最常见的表现是溃疡,其溃疡形态和大小多种多样,多为环形或带状溃疡,周边大多有明显的发红,大的溃疡底部凹凸不平,全周溃疡时大多数伴有狭窄;增殖型病变时表现为不规则的隆起,小如米粒大似肿瘤;伴有溃疡存在时,溃疡周围常伴有炎性小息肉,息肉颜色正常、表面光滑;肠结核病变好发于回盲部,且多伴有回盲瓣的开大。内镜检查可明确病变的性质与范围,并能取活检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肠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和肯定的价值,并可将其分为炎症型、溃疡型、增生型及混合型。本组中除急症外科治疗4例及1例胃部占位手术未做肠镜检查外,10例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肠结核感染早期病变位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为黏膜结核,病变较浅,活检阳性率高。由于黏膜炎症过程的时间较短,结肠镜检查不易抓住这种机会。结核性肉芽肿多位于黏膜及坏死组织下,有时因小块活检而得不到黏膜下的肉芽肿[5]。结肠结核与结肠克罗恩病在肠镜下很难鉴别,镜下均可见水肿性黏膜皱襞、黏膜溃疡、结节样变、肠腔狭窄及假性息肉等。特别对于多发性溃疡病变者更易误诊;而有的病变镜下观甚似肿瘤。另一方面镜下活检阳性率并不高,我们的肠镜下所取标本的病理结果很难与其区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对取得病变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肠结核组织中的结核杆菌DNA进行检测,敏感性达75.0%,特异性达95.7%[6],多处病理活检阳性率达到82.6%[7]。 肠结核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不能忽视肠结核。结肠镜检查加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肠结核的较好方法,但较难获病理学确诊;结合PPD皮试、结肠造影、腹部CT、组织细菌学等,可以提高肠结核的诊断准确性。肠外结核,特别是肺部结核的存在是临床诊断肠结核的良好佐证。
【参考文献】 [1] 任权,贺莉,付祥胜,等.62例肠结核的临床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7,22(4):320-322.
[2] 梁郁驰,梁敏,吴永强.肠结核39例诊治体会.河北医药, 2008,30(5):646-647.
[3] 刘暴,包晓东,高维生,等.肠结核的诊断及外科治疗37例报告.中华普外科杂志, 1999,14(3):201-203.
[4] 朱宗耀,仝巧云,易明兰,等.无症状肠结核的结肠镜诊断.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18(4):231-232.
[5] Monkcmuller KE,Lewis JB.Massive rectal bleeding from colonic tuberculosis.Am J Gsstroemerol,1996,91:1439-1441.
[6] 甘华田,欧阳钦,步宏,等.聚合酶链反应对肠结核和克隆病的诊断价值.中华内科杂志, 1995, 34(1): 30-33.
[7] 黄唯,王文栋,龚飞跃.内镜活检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4,9(4):198-200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89例高尿酸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和气胸中应用122例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