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DC CIK细胞预防复发探

显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波动,无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及静脉血管损伤。

  3 讨 论

  由于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的供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病人无条件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研究发现,恶性血液病病人自体移植后约30%~40%出现病情复发[23]。因此,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如何预防肿瘤复发一直是近几年移植界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10年前大部分病人自体移植后进行半年左右的小剂量及中等剂量化疗,结果非但没能减少复发,反而增加了化疗后的感染率,化疗相关死亡率增加。原因可能是化疗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不同环节,使细胞复制发生错误,而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在理论上化疗只对处于繁殖期的细胞有杀伤作用,但对处于稳定期的肿瘤细胞疗效较差。5年前推崇的体内外造血干细胞净化疗法虽然理论上能够减少肿瘤细胞的污染,但因为能够导致移植后自体干细胞植活缓慢,增加了移植相关死亡,再者净化方法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所以这种方法目前没有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推广。近3年来,一些移植中心采用IL2静脉或皮下注射来预防复发,陈幸华等[4]应用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序贯疗法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结果移植前CR组复发率12.2%,部分缓解组复发率达到42.3%。提示自体移植后应用IL2可以降低CR病人的复发。我中心之前也曾经对4例白血病及淋巴瘤病人自体移植后注射IL2(28 d共3个疗程),其中2例死于复发,2例CR存活至今。

  细胞因子诱导的CIK 是一种高效、新型免疫活性细胞,CIK 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已经成为过继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它通过处理、呈递抗原而介导机体免疫应答。但是许多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病人体内缺乏功能性DC,不能诱发抗原特异性T 细胞应答。自体移植时应用大剂量放化疗又加重了病人的免疫缺陷,使得免疫监控细胞功能丧失。所以,在体外诱导功能性DC 用于主动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先分别培养DC与CIK,然后再将二者共同培养,使DC诱导CIK特异性应答,结果显示在共培养的过程中, CIK 中CD3+CD8+、CD3+CD56+的比例较单纯CIK 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说明大量成熟DC 进一步促进了CIK细胞的成熟,与国内外研究的结果一致。我们分析DCCIK抗恶性血液病的可能机制为:在体内受某些淋巴因子作用后,CIK细胞大量释放具有细胞毒性的胞浆颗粒到胞外,这些颗粒直接破坏瘤细胞,导致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我们的研究还显示,DCCIK细胞治疗后病人体内的INFγ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活化的DCCIK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NFγ、TNFα和IL2等,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间接杀伤白血病细胞。应用CIK细胞治疗后实体瘤病人CD3+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提示CIK细胞在体内外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有效改善免疫功能。

  自体DCCIK细胞是应用自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因子诱导产生的免疫杀伤细胞,静脉及皮下注射安全性好,无需进行抗排斥治疗,临床应用简便有效,病人的痛苦小。本研究中12例病人先后应用DCCIK细胞治疗36次,除了少见的发热外,未发现明显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副作用,证实了该疗法的安全性。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在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进行致死性的超大剂量化疗。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杀灭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率,取得长期生存。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DCCIK细胞,又能够通过免疫调节杀伤活力大大降低残留的甚至是髓性的肿瘤细胞。二者结合,在本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还将继续扩大样本数量,改进二者序贯应用的方法和时机。总之,DCCIK细胞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应用可能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清除微小残留病,减少复发,进一步提高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而且该疗法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参考文献】

  [1]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PPMS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1): 9193.

  [2]冀冰心,苏力,刘聪艳,等.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分析[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8,29(2):142145.

  [3]冯四洲,魏嘉璘,邹德惠,等.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病人143例疗效分析[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血液动力学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恶性淋巴瘤一例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我国某县血液筛选后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残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 MTS1抑癌基因
    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探讨
    血液透析病人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检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阴道巨大侵袭性血管粘液性瘤伴感染一例
    卵巢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分析及临床意义
    强身丹对21月龄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