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丢失。
2.4 Timm染色结果
缺氧生理盐水组大鼠的Timm染色与其它3组有差异。缺氧生理盐水组大鼠的齿状回颗粒细胞上层可见少许黄褐色的Timm颗粒(图1箭头所示),而其他3组的颗粒细胞上层均未见明显的Timm颗粒(图2~4)。各组的CA3区均未见明显苔藓纤维发芽。缺氧生理盐水组的Timm记分为1.16±0.40,缺氧LTG组为0.33±0.51,常氧生理盐水组为0.16±0.40,常氧LTG组为0.16±0.40,缺氧生理盐水组Timm记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另外3组间Timm记分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国外研究已经发现新生儿脑的不同区域对缺血/缺氧脑损伤敏感性是不同的。早产儿的脑损伤多造成脑白质的损害,而足月儿则多为灰质的损害,所以,早产儿多患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而足月儿多患新生儿惊厥[6]。出生后10 d的新生大鼠相当于人类的足月儿。国外一个经典的缺氧性脑病的鼠模型表明,只有在出生后10~12 d的新生鼠才能导致自发性惊厥和慢性脑损伤[7]。在这个年龄组,缺氧惊厥增强了海马神经网状系统的长期兴奋性,增加了日后惊厥致神经损害的敏感性,也导致了成年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丢失和记忆力的缺陷[8-9]。
LTG是一种新型的抗痫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电压门控的Na+通道和Ca2+通道,从而抑制谷氨酸的过度释放。早些年,LTG已在成年动物脑缺血模型中证实有脑神经保护作用。近年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中亦证明LTG可以减少脑神经细胞的死亡,以及通过减少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的释放而降低兴奋性毒性,从而对脑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而且,LTG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10]。大量的成人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中尚未发现LTG有传统抗痫药损害认知等方面的副作用,所以,LTG可能是潜在的围生期惊厥致脑损伤的神经保护药物。
本实验发现,单剂量20 mg·kg-1 LTG的应用虽然不能迅速减轻缺氧引起的惊厥程度和延长惊厥发作的潜伏期,但提高了大鼠幼年期(生后30 d)对药物致痫剂的耐受性。所以,LTG对围生期缺氧惊厥大鼠有远期的保护作用。缺氧LTG组测药物惊厥阈时死亡1只(PTZ剂量为70 mg·kg-1),考虑与其对致痫药物耐受性增加,最终导致实验药物总剂量过大有关。既往研究[5]发现,围产期缺氧惊厥大鼠在生后45~60 d时惊厥阈有明显差异,而本实验发现各组大鼠在生后30 d,即相当于人类的幼年期已显示出差异,说明围产期缺氧惊厥及LTG在发育早期即可出现相应的影响。以上结果提示LTG应在生后早期干预,而并非在再次出现惊厥时才用药,从而更好地预防惊厥的再次发作及提高幼年期的学习能力。
国外实验[9]表明,单纯围产期缺氧惊厥大鼠只有在成年(生后60 d)后才发现有神经元的丢失,同样,我们在实验后当天及生后30 d均未发现有明显神经元的丢失。由此,我们推测幼年期至成年期之间有个神经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决定着成年后神经细胞的丢失情况。其次,神经元丢失的情况可能也与缺氧的程度有关。
苔藓样纤维发芽为癫痫的一个典型病理特征。Timm染色法用来染色含锌的颗粒细胞轴突。国外实验中用甲紫酚和Timm复染法发现,新生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中,双侧鼠脑均有苔藓纤维发芽[11]。而本实验发现缺氧生理盐水组可见苔藓纤维发芽,而缺氧LTG组和常氧组均未见明显发芽,说明围产期缺氧惊厥增加了将来癫痫发生的可能,而LTG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苔藓纤维发芽,所以可能对阻止将来发展为慢性癫痫起了保护作用。至于为何本次实验中苔藓纤维发芽结果不如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明显,考虑与单纯缺氧不如缺氧缺血造成的脑损害严重有关,这已在国内相关实验中证实[12]。
本次实验只研究了单剂量LTG应用于围产期缺氧惊厥大鼠的作用,那么LTG应用多大剂量、多少疗程可以发挥最有效保护作用且副作用最小呢?而且由于我们用药是在特殊的时期——新生儿期,所以药物的安全性及副作用也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如果能进一步选择未成年期(生后30~60 d)大鼠的多个时间点观察其组织学及行为学变化,则能更精确地了解LTG对脑神经细胞作用的时间点,这对确定用药的时间点、用药疗程及避免长期应用LTG可能引起的副作用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SAN N Y, CHUNG B H, CHIN H Y, et al. Impaired SynGAP expression and longterm spatial learni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