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26]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前后血浆MMPs(MMP1、7、9、13)的浓度改变,发现HCC患者血浆MMP1、9、13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值范围,RFA治疗后其浓度暂时性升高,然后下降至较低水平。因此,MMP1、9、13可作为肝癌患者诊断和RFA疗效判断指标。Zhang等[27]发现结合TNM分期,MMP2、MMP9可以很好地预测HCC患者肝移植后的预后[27]。
3.4 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以上大量研究表明,MMPs和TIMPs在肝癌中起重要作用。而MMPs和TIMPs的作用是复杂的平衡体系,在疾病状态下会发生改变,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标。在各种癌症模型中给予合成的TIMPs,通过细胞凋亡或血管生成抑制机制,减少原发性肿瘤生长及癌转移,这些已有临床前研究数据证实。目前人们研究的抗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MMPs抑制因子的应用,包括巴马司他、普马司他、马马司他和美他司他等。初步结果表明,它们不仅能抑制ECM降解,还显示出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28]。(2) 反义核苷酸及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研究基因功能的新工具。Lakka等[29]实验证明,利用反义核酸技术可以降低MMP9的表达,减少肿瘤细胞的侵袭力。利用反义技术及RNA干扰可以改变和抑制肿瘤生物学行为,是肿瘤治疗的新方向。(3) 基因治疗,在动物模型体内进行TIMPs的转基因治疗发现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30],肿瘤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方法。
4 展 望
研究MMPs与TIMPs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对于判断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MPs的表达均增高,其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31],可以通过对肿瘤及癌旁组织中的MMPs/TIMPs的测量来判断患者的预后。在肿瘤的治疗方面,人工合成的TIMPs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关资料显示,该类生物制剂是非细胞毒性的,能明显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从而有效地预防肿瘤的复发。与细胞毒性药物的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MMPs及TIMPs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MMPs/TIMPs及其与各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必将在分子基因水平上有进一步的认识,指导我们的临床工作,也为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靶点。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MMPs家族各个成员的结构以及功能有待进一步了解;(2) HCC不同发展阶段各型MMPs表达情况的相关研究不多;(3) MMPs与TIMPs相互作用的调控机制不甚明了;(4) 特异性强、毒副作用低的TIMPs有待进一步研发。深入研究MMPs和TIMPs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对肝癌侵袭转移的认识,同时也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极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DERYUGINA E I, QUIGLEY J P.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umor metastasis [J]. Cancer and Metastasis Rev, 2006, 3,25(1):934.
[2] VERMA R P, HANSCH C.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 chemicalbiological functions and(Q) SARs [J]. Bioorg Med Chem, 2007,15(6):22232268.
[3] VINCENTI M P. Th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 genes [J]. Methods Mol Biol, 2001,151:121148.
[4] 邵立华,罗和生,张法灿.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肝细胞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0):704705.
[5] 李杰茹.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与肿瘤侵袭转移[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6):409412.
[6] ZUCKER S, HYMOWITZ M, ROLLO E E, et al. Tumorigenic potential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J]. Am J Pathol, 2001,158(6):1921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