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正态分布用±s表示,行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M(Q)表示,组间采用Mannwhitney Test比较。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理形态学的观察结果
HE染色见模型组汇管区肝纤维增生且向肝小叶伸展,可见瘀胆、点状及融合性肝细胞坏死,肝索排列极度紊乱,肝窦扭曲充血,表明肝纤维化模型诱导成功。三甲益肝冲剂组和复方丹参组肝索均排列紊乱,肝细胞呈空泡样变性,可见较多的出血,汇管区扩大,纤维样物质增生较多且向肝小叶伸展(图1)。Masson胶原纤维染色可见正常大鼠仅在汇管区和中央静脉见少量胶原纤维,模型组可见较粗的纤维间隔;三甲益肝冲剂组和复方丹参组可见稍细的纤维间隔(图2)。各组肝组织Masson 染色胶原纤维面积比较见表1。
2.2 三甲益肝冲剂和复方丹参对大鼠血清MDA含量、SOD活性的影响
模型组血清MDA 含量显著增高,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而三甲益肝冲剂和复方丹参组血清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血清SOD 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增强(表1)。表1 各组大鼠肝组织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面积和血清MDA含量、SOD活性的比较(略)
2.3 肝组织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面积与血清MDA含量、SOD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肝组织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面积与血清MDA含量呈正相关(r=0.435, P<0.05),与SOD活性呈负相关(r=-0.358, P<0.05)。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持续存在、组织发生损伤修复反应中因ECM合成、降解与沉积不平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HSC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正常情况下静息状态的HSCs其合成胶原的功能受抑制。在炎症、损伤等刺激下,HSC从含有维生素A脂滴的静止状态转化为另一种“激活”的肌成纤维样细胞,完全激活的HSC不再含有维生素A,能够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具有收缩性、炎症性、高增殖性,并能产生肝脏大部分ECM。HSCs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是各种病因肝纤维化发生的共同中心环节,活化的HSCs是合成ECM的主要细胞和基地[56]。因此,抑制HSCs的活化,减少其增殖和ECM的生成,在防治肝纤维化中有重要意义。
肝脏是机体物质代谢中枢,在正常代谢过程中,肝内存在着自由基反应,而且肝脏又是脂质过氧化物降解的主要场所。因此,肝脏发生病变、肝细胞受损时,必然导致自由基代谢紊乱。自由基除了能直接作用于各种信号分子,促使HSCs增殖与活化,诱导肝纤维化的发生外,还能攻击肝细胞的各种膜结构,引起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使肝细胞损伤和坏死,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7]。因此,脂质过氧化被认为是肝脏炎性损伤发展至肝纤维化的桥梁,而抗氧化剂治疗可预防(减轻)肝纤维化[8]。
DMN是一种肝细胞基因毒性化学物质,能显著刺激肝窦内HSCs活化,引起大鼠较为典型的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病变呈进行性,一旦纤维化病理形成,即使去除诱因,病程依然进行,短期内不易恢复。研究表明,DMN可引起脂质过氧化,且和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9]。因此,本实验选择DMN来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观察三甲益肝冲剂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与抗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MDA是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水平可反映机体内细胞脂质过氧化的程度[1011]。SOD是体内存在的一种抗氧化酶,它对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将氧自由基歧化为H2O2,进一步在CAT(过氧化氢酶)、GSTPx的催化下被清除,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12]。本实验联合检测血清MDA含量和SOD活性,能间接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组织的损伤程度。
三甲益肝冲剂为中药复方制剂,组方包括穿山甲、鳖甲、龟板、牡蛎、莪术、桃仁、丹参、郁金、赤芍、黄芪、白术、柴胡、内金、大黄、金钱草十五味。现代药理证实其中丹参、黄芪、大黄、柴胡等对DMN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抑制DMN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使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减少,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13]。本研究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SOD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甲益肝冲剂组或复方丹参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甲益肝冲剂组与复方丹参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