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 型呼吸衰竭40例分析

通气可以减少死亡率、缩短重症监护室(ICU)内的时间,减少有创通气,上机1h内明显改善呼吸频率。为使患者很好配合,在上机前与患者耐心交流,使患者理解行NIPPV的必要性,行NIPPV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后能从心理上接受治疗。在操作上,选择适合患者脸型的鼻罩或面罩,采用头罩三点式固定,头带固定时避免张力过高,固定压力尽量不超过30 cmH2O。压力的调节由小到大至合适水平,初始吸气压从6~8 cmH2O开始,等患者适应后逐渐加大,最高为8~22 cmH2O。一般给予30%~50%氧浓度,维持PaO2在60 mmHg、SaO2在90%以上。重度二氧化碳潴留者,通气开始阶段不宜超过25%,以免因缺氧纠正过快而致呼吸中枢抑制,通气频率12~18次/min,面罩通气过程中一定要定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和闭唇吸气,起到降低气道阻力,增加潮气量作用,以面罩正压通气后呼吸变深变慢,通气改善[5]。病例中2例患者出现腹胀,1例患者出现面部轻度溃烂,改为硅胶鼻罩及间断正压通气后缓解。本研究中2例患者肺部感染逐渐加重,CO2潴留加重,出现意识障碍,痰液粘稠,自行排痰较困难,而改为有创通气。在COPD患者中,无创通气仅适用于自主呼吸尚稳定的合并呼吸衰竭者,因此,在无创通气应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注意气道湿化,鼓励患者咳痰必要时吸痰。密切观察治疗反应,如疗效不佳,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出现呼吸抑制、心血管系统功能不稳定、神志改变及痰液粘稠排痰困难时应及时改用气管插管,以免耽误抢救时机[6,7]。对近期曾行面部或食管手术者、幽闭恐怖症、头面部外伤以及固有的鼻咽部异常和严重的胃肠胀气者也不适宜用无创正压通气。本研究表明,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行之有效、值得肯定的措施。对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CO2潴留作用明显,无严重并发症。同时患者还可以正常吞咽、进食、说话、咳嗽、咳痰,损伤小,患者容易接受。对于神志清楚、痰不多、呼吸肌疲劳为主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具有较好的适应症。

  【参考文献】

  [1] 陈荣昌,罗群.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5):331-33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7-16.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协作组.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0):680-684.

  [4] 陈虹,苏伟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J].临床医学,2006,26(3):27-28.

  [5] 姜辉,俞森洋.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的因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4:73-75.

  [6] 朱蕾,胡莉娟.机械通气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329.

  [7] 朱光发,张蔚,宗华,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5(5):332-336.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呼气末正压对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无创面罩 鼻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
    冠状动脉造影与三种无创性检查诊断冠心
    非侵入式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
    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间歇正压通气对犬胸部火器伤致肺损伤的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护理
    舒适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患者整体护理中的
    无创通气条件下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
    COPD急性加重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需注意
    小儿静脉留置针正压穿刺置管的临床运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